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寻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99年3月-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7例1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62例(69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微创组(PR组)75例(87足),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经皮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5-57月,平均32.7月。测量每足B?hler角、临界角、跟骨宽度,术前、后对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1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时ORIF组总优良率为85.5%,PR组为8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并发症,ORIF组为15/69(21.7%),PR组2/87(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微创切口复位、经皮固定技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和手术疗效,而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微创切口、经皮固定术是治疗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价运用撬拔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疗效。方法60例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为观察组,采用接骨板内固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Bolh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感染率、皮肤坏死情况。结果访1~2年,平均1.6年,两组组间在Bolh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采用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出现皮缘坏死4例,感染1例。结论用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有效的达到良好复位及可靠固定,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感染并皮瓣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双植双引法”即跟骨病灶清除取髂骨成形植骨克氏针固定加取腓肠肌皮瓣植皮加内用负压引流球引流外加VSD装置引流,1周后取下VSD装置并拨负压引流球。结果创面愈合,跟骨植骨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双植双引法”(植骨植皮内外引流)治疗跟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感染并皮瓣缺损是有效的。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冲洗液残余药量抗菌活性,为选择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根管冲洗药物提供实参考依据。方法:制备牙本质片样本60个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5%、5.25%次氯酸钠溶液、17%乙二胺四乙酸(EDTA)、10%柠檬酸溶液和2%氯己定溶液中,随后将样本置于400μl粪肠球菌细菌悬液厌氧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Bioimage-L软件统计活菌体积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计算每组冲洗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比率。结果:2%氯己定溶液组活菌数最少能抑制99.9%细菌生物膜形成,次氯酸钠溶液组活菌数多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差分别抑制13.3%、18.8%细菌生物膜形成,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10%柠檬酸溶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次于2%氯已定溶液组分别能抑制43.8%与45.3%细菌生物膜形成。结论:五种根管冲洗液中2%氯己定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