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造模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造模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造模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造模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各组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β微管蛋白(β-tubuli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区新生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双标阳性细胞。结果(1)BrdU/β-tubulin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11.40±1.52,IR组36.60±2.51,IR1d+HBO组48.60±3.21,IR7d+HBO组42.60±2.30;4周时SS组12.20±1.92,IR组26.20±2.28,IR1d+HBO组39.80±2.17,IR7d+HBO组33.20±1.92,IR14d+HBO组29.20±1.48;6周时SS组12.40±1.67,IR组18.60±1.82,IR1d+HBO组30.20±2.49,IR7d+HBO组25.40±2.79,IR14d+HBO组21.40±2.50,IR28d+HBO组19.60±1.67;8周时SS组11.80±1.64,IR组16.40±2.07,IR1d+HBO组24.40±1.95,IR7d+HBO组21.20±1.48,IR14d+HBO组18.40±1.67,IR28d+HBO组15.60±1.82。各组间BrdU/β-tubulin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高于IR组,而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SS组,其余各组均在2周时BrdU/β-tubulin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2)BrdU/GFAP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2.60±1.82,IR组59.00±3.67,IR1d+HBO组50.60±2.51,IR7d+HBO组55.20±2.58;4周时SS组22.20±1.48,IR组45.00±2.24,IR1d+HBO组35.80±1.64,IR7d+HBO组40.20±2.16,IR14d+HBO组44.60±2.51;6周时SS组22.80±1.64,IR组26.68±1.78,IR1d+HBO组27.40±1.67,IR7d+HBO组28.40±1.51,IR14d+HBO组26.20±1.78,IR28d+HBO组26.20±1.48;8周时SS组21.60±1.81,IR组21.40±1.14,IR1d+HBO组24.00±1.58,IR7d+HBO组24.80±1.92,IR14d+HBO组23.40±1.67,IR28d+HBO组22.20±1.30。BrdU/GFAP表达量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组比较,除8周外,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增高(P<0.05);2周、4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高于IR组(P<0.05),而6周、8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无差异(P>0.05);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在2周时BrdU/GFAP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结论早期及恢复期行HBO治疗可促进缺血大脑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早期长疗程HBO治疗可维持缺血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较长时间。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纳络酮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胃癌相关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应用R软件中的edgeR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绘制火山图,基于miRNA-lncRNA在线预测工具lncBase数据库和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RNA、miRNA和lncRNA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胃癌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根据cytohubba计算各节点degree得分筛选关键基因(hub基因)。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OncoLnc数据库中,选择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数据集的胃癌项目,输入hub基因,以标准化后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界值,将样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筛出差异表达的mRNA 766个,miRNA 10个,lncRNA 110个,其中90个mRNA、6个miRNA和4个lncRNA构成ceRNA网络,20个hub基因中有2个与患者预后有关。经TCGA胃癌数据库验证,LncRNA MAP3K20的反义RNA 1(MLK7-AS1)、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SPP1)、硫酸酯酶1(SULF1)hsa-miR-1307-3p等基因在胃癌组织生物芯片中高表达,金属硫蛋白2A(MT2A)、金属硫蛋白1X(MT1X)等基因低表达,与TCGA胃癌数据库一致。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在生物学过程(BP)和矿物吸收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TCGA胃癌数据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CHST1)和miR-183-5p均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HST1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而miR-183-5p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胃癌ceRNA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深入了解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CHST1和mi-183-5p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患者,现已成为阻滞健康老龄化进程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含大麻素配体、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及合成和降解内源性大麻素所需的酶,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中使用基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疗法的临床前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并显示出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潜力。通过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的文章,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如钙、活性维生素D3缺乏或不足、性激素缺乏、细胞功能衰退及慢性疾病继发引起等),综述近年来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各种成分、其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骨稳态以及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脑血栓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神经功能,应在临床层面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独特的生物创面环境,创面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治疗周期长、疗效欠佳,患者经济负担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c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假说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种RNA相互调控假说,该假说提出了不同RNA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ceRNA调控网络(ceRNET)将蛋白质编码mRNA的功能与ncRNA(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假基因和环状RNA)的功能联系起来。最新的研究表明,ce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为创面愈合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靶标。本文从ceRNET着手,系统综述各种ce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的挑战,旨在深入探究ce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双硫仑样反应急救中的疗效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例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纳诺酮,对照组给予纳诺酮,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显效时间≤10min的患者21例,占比63.6%,痊愈时间≤30min患者22例,占比66.7%,对照组中显效时间≤10min的患者11例,占比36.7%,痊愈时间≤30min患者12例,占比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显著提高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疗效,相比单独使用纳诺酮显效时间和痊愈时间均较短。
简介:由于大麦和麦芽中存在的内潭性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使内源性多酚、不饱和脂类等物质被氧化,导致成品啤酒风味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的降低。酶促氧化反应可发生在不同的酿造阶段,包括发芽、焙爆和糖化等环节。五种主要的内源性氧化还原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最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可防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危害;而过氧化氢酶可催化具有活性的H2O2生成如,由此构成了清除活性氧的初级抗氧化酶体系。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在H2O2和O2存在的情况下,可催化内源性酚类底物生成具有活性的醌类物质,所产生的次级氧化产物可改变啤酒的品质。脂肪酸氧化酶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可挥发性的醛类物质,是导致啤酒风味老化的关键酶。酶促氧化的结果在成品啤酒上主要表现为老化异昧的出现、形成混浊、苦味和收敛性的改变,以及色泽的加深等。本文综述了这五种酶的基本性质,在制麦和糖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对啤酒酿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