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估中医证候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6.07±3.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7±5.63)分(P<0.05);②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FACT-G量表(97.02±6.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5±10.24)分(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根据中医证型予以个体化中药汤剂治疗,可减轻疲乏程度,缓解全身不适,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分析组和试验组各42例,分析组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试验组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高于分析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分析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