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老年磨牙邻面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磨牙邻面龋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将老年磨牙邻面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汞合金成型片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显著优干对照组患者牙龈指数,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70.00%(P〈0.05)。结论: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老年磨牙邻面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不自主的面肌抽搐为特点的功能性颅神经病变,在紧张、激动时易诱发,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其主要病因被认为是面神经出脑干段(rootexitzone,REZ)受到责任血管的压迫[1]。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CPA)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导致HFS的发生。面神经根部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导致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也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诱因[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针灸、神经阻滞等,但都无法做到完全根治。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因其对神经及血管功能能够完全保护,已成为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症状不缓解、颅神经并发症、脑损伤并发症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等仍无法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现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简介:以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菌糠为材料,进行菌糠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提取温度、水料比及提取时间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多糖提取率。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对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软件Design-Expert进行处理,获得蛹虫草菌糠多糖提取最佳的优化条件。即提取温度100℃,水料比50∶1,提取时间3h优化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5.45%,多糖提取预测值为5.88mg·mL^-1。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可用来对蛹虫草多糖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
简介: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季节变化,利用GSWP(GlobalSoilWetnessProject)、GLDAS(Global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AMSR-E(AdvanceMicrowaveScanningRadiometer-EOS)土壤湿度以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初步分析高原下垫面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且联系密切。高原下垫面净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在1月中旬显著开始增加,5-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净长波辐射5月表现为高值,夏季表现为低值。地表潜热通量在1月显著开始增加,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表层土壤3月开始输送热量到大气,9月大气开始向土壤表层传递热量;融雪3-5月加快,雪盖减少。降水和1cm植被含水量在2月显著开始增加,1cm土壤显著开始加湿,5-6月降水陡增,1cm土壤湿度表现为峰值。1cm植被含水量、植被蒸腾、总蒸散与降水在7-8月达全年最高值,1cm土壤湿度在7月表出现为谷值,9月达全年第二峰值。10月下垫面温度转冷后,雪盖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患采取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耳鸣、1例头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耳鸣、1例头痛、2例周围性面瘫,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