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的客观认识以及对已受到或将受到这种风险影响或损失可能性的评估与判断,主要从气候变化风险事件认知、风险源认知、风险后果认知以及风险责任认知四大方面进行评价。广州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源的认知普遍高于气候变化风险事件的认知。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后果的认知程度较高,“危机子孙后代的”、“灾难性的”的风险后果认同率最高,政府、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最大。公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为有效开展公众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简介: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最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町能影响,探讨_『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简介: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1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1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1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1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1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降水资料,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RMM-MJO指数资料和NEC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异常与MJO位相异常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期间,MJO位相分布明显异常,MJO东传停滞,长时间维持在第1、8位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当MJO位于第1、8位相时,东亚高纬度地区的环流距平场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不利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南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当MJO位于第1位相时,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水汽主要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第8位相时,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汽异常偏少。总之,当MJO位于第1、8位相时,冷空气活动较弱,冷暖空气无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同时该地区深厚的下沉运动从近地面一直延伸至对流层上层,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导致2013年夏季降水持续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