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平”是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历史的价值概念。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公平,主要指机会平等、尺度平等,投入与收入的比例平等,但不排斥结果的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公平=平均”的误解导致低效率,只有促进效率的分配平等,才是公平的。现阶段公平与效率在根本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导致收入差距;为提高效率允许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由于价格机制不尽完善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中,唯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才是合理的、明智的选择。
简介:为了实现以最小的司法资源投入收获刑事诉讼效益的最大化,我国开展了有关刑事案件分流程序的探索。但是从当前分流机制的实际运行来看,过度集中于庭审的简化方面而审前分流和繁简分化的程度不够,表现为辩方程序参与不足和控辩双方程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分流效果有限。通过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分别对人们公正的认知和控辩双方在程序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增强程序参与、提升控辩双方积极性应为刑事程序分流机制的核心。为实现这一点则需要改革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分流层级、引入协商程序,并通过各种程序"转向"以及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保障被告人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被告人权利保障以及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实践。
简介:本文借用C-D生产函数形式,构建了随机前沿生产分析模型用于测度我国各项环境治理要素的产出水平,模型主函数以1999—2015年的环境政策力度、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人力投入三大指标为自变量,环境治理产出指标分别采用熵权法赋权后的环境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和万元GDP能耗的加权和值以及该数值的年度变化值。研究表明环境政策力度在不同模型中均显示对环境治理产出的正向作用,而环境治理资金与人力投入则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或者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不同模型下对环境治理效率的测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总体上应该对我国环境治理效率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简介:1998年,朱基在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后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庄重地提出了中国将实施三项改革,这三项改革中最受国人瞩目的是住房改革。这意味着近SO年来,由国家或单位统一扣除干部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因素,再由政府或单位统一建房后,以实物的形式分配给干部职工低租无偿使用的这种中国传统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于是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民政府陆续出台了依照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山西省也在同一时间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2000年3月30日,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意见》,拉开了全省住房改革的大幕。一时间,“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补贴”、‘冲卜贴系数”等有关房改的词语,成了全省千千万万个家庭议论的热门话题。为此,本刊记者就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山西省房改领导组副组长、省建设委员会主任赵劲夫同志。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目前住房改革的情况。赵劲夫:1988年我省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历经12年,已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