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2003年起,社会资本理论广泛应用于西方数字营销研究中,解释口碑营销、病毒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以及消费者生成广告的效果问题。西方相关研究呈现出数字背景下效果研究的一个巨大转向,即基于研究在线社会网络中的种种关系进而探索影响效果的因素。效果研究一直是我国营销传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研究从分析社会资本理论着手,提出社会资本理论在数字营销研究中的适切性;并通过对西方相关文献的梳理,呈现西方研究者使用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数字营销效果研究的进路,为今后的数字营销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框架;最后总结西方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并提供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数字营销研究中的应用建议与思路。
简介: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同年龄层群体之间的数字代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对于此类问题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我们试图从微信这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入手来考察数字代沟。我们的样本来自126个大学生家庭,其中,亲代145人、子代126人。一方面,我们通过亲子配对问卷调查揭示出两代人主观认知到的数字代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总计5609条朋友圈的内容分析展现出两代人客观存在的数字代沟。这些主客观上的数字代沟,简而言之,就是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微信。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亲代教育程度、子代教育程度、子代年龄、亲代年龄、家庭所在城市发达程度对数字代沟有显著影响。最后,我们还讨论了数字代沟对家庭亲子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简介: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