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入手,对《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和建国以后编修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中目》)作子目以及子目下细类的比较,从而指出《总目》和《中目》二书在目录划分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简介:朱德(1886~1976年),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长期以来史学界在对朱德思想的研究中,主要注重对朱德中后期的研究,而关于朱德是如何从一名旧军阀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从旧民主义者成为新民主义者也即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中国的近现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激烈交锋的年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朱德的早期个人具体社会实践有关。
简介:(主持人)1991年2月的一天,盘山烈士纪念馆进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进门就说:“我是日本人,白草洼战斗的幸存者,特来拜谒包森。”这位日本老人亲手书写挽联:“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署名:冢月正南。包森(图一)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抗日英雄,能让一个日本老兵在时隔几十年后专程来到中国祭拜他呢?(短片配音)1938年8月,冀东抗日大暴动部队西撤,留下了三支战斗队伍,其中一支就是由包森领导的。他带领战士在兴隆撒河川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被当地群众称为神话中的“二十八宿”。(同期声)为什么说是“二十八宿”呢?因为当时队伍里一共只有28位战士,一共是28个人。虽然他们人数不算多,但他们让日军特别挠头。包森就曾经用很少的兵力俘虏了二百多个敌人。所以日军宪兵队长赤本大佐就一直扬言要亲手抓获包森。
简介:众所周知。档案工作贵在于活,重在于用,利用是根本的目的。档案固化地保存在库房,如果“藏在深闺人不识”,就是一堆废品。所以,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实践中,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激活这些信息.使其流动起来,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从古至今,史籍多由档案文献汇编、加工而成。近年来,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在全国高校中蔚然成风,也使库存的老档案有了用武之地。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首先要脚踏实地去追溯史实.收集学校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深入了解情况,再科学、客观地进行归纳.描述出历史的原貌。而档案形成于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汇聚着学校的每一页昨天,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是学校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档案是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的基础和依据,如何切实有效的收集档案.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校史工作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