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正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在西方,自柏拉图至罗尔斯,均立足于人性自私,将关于它的理论侧重于制度设计。中国的公正思想则是道德自律主义的,朱熹首创式地实现了它的心本哲理化,具体在他解释程颐以公正解释《论语》的"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章时。朱熹用公体正用解程子的公正,体现了其将公正哲理化;以无私心解释公字,以好恶当于理解释正字,则体现了其公正思想的心本指向。朱熹的公正思想离不开其时代土壤:邢昺、刘畅、陈祥道、郑汝谐、张栻等的对"能好人能恶人"章的解释已包含他公正思想的因子;程门之学则是其源头。朱熹的心本哲理化的公正思想,在元点和意义生成上由阳明所完成:元点是"良知"(心体);意义生成上则是"致良知"(格物)。当下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应是整合中西的道德自律和制度设计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公正。
简介: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除了还原历史以外,更应该从中总结规律、寻求殷鉴.数百年来,之所以对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争议不休,除了它本身是一个缠夹的矛盾结构外,也由于研究者往往对其有关观点和创作状况归类铺陈较多,而对其内在规律、思想核心特别是有价值的殷鉴挖掘、总结较少.笔者认为,尽管李梦阳以复古为旗帜,以重格调和主情为其文学观点之两翼,但只要全面地作一番知人论世的工作,并将其文学观点与其实际运作联系起来考查,就会发现,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乃在于通过文学进行社会参与,即通过文学复古来振奋士心,制造盛世氛围,为挽救明王朝之颓势、振兴朝纲服务.当他的这种努力与文学自身规律相结合时,便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影响;但当他为了社会参与而从"本诸法"、"祖其格"和因袭模拟等方面违背甚至抹杀了文学自身的规律时,他便得到了在当世和后世屡屡为人诟病的败绩和教训.这种对文学自身规律的违背和抹杀有其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今天看来,他的教训以及他本人对这个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恰恰又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殷鉴.
简介:当代生活日新月异,审美现象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加富有解释力、穿透力的美学理论来应对。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倡导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作为审美感官并注重它在审美体验中的功能,比旧有的美学更多地关注了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解释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但是,它的局限也是明显的,有待拓展的理论空间很大。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身体美学的由来、学术意图、理论核心与基本缺憾,然后从‘使美学成为高尚的生活艺术”这一学术追求出发,重新界定了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活动论’,最后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