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艺在抗战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鼓舞了大众的抗战士气,而文艺在表现抗战、描绘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脱节现象,使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等命题显得更为重要,桂林文艺界关于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活跃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为中国抗战美术运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简介:作为第一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书,《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顾希佳主要以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几大类古代文献为基础,寻觅钩沉其中的民间故事文本,搜罗广博,为民间故事研究打造了一座资源巨矿。同学们在评议和讨论中提出了使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时应明确,《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固然可为民间故事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搜查线索,但仍有不小的补足空间;此外《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中对于传说故事的分类方法值得商榷;顾希佳所主张的历史地理学派在古代民间故事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在具体语境中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方法。当代艺术理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对电影的讨论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讨论来激活当代理论。
简介:尽管山东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储量有限,且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危机,但并不妨碍当地政府以之为资源,通过2009年上半年组织专业民俗团队调查与召开学术研讨会,成功启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不过,真正的文化开发是多维度的,与提高一方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一国一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产业化只是其众多维度之一。学者不应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与单向度的社会批判,而应在多元混融的当代社会情境中,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磋商,参与社会发展。
简介:一、《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祗庙祭考》问答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尹老师围绕“文化空间”谈了很多,那么您在研究文化空间时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庙会研究中的“双名制”、“一庙多寺”有怎样的理论思考?
简介:戏曲流派,历来被认为是戏曲繁荣的重要标志、戏曲传承的重要载体。面对流派纷呈的历史遗产,学习流派也成为大多数戏曲演员走上舞台、成为角儿的选择。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演员对流派的学习趋于僵化、新的流派迟迟不见,以致流派不"流",反而变成"靠山头"的"登龙术"、圈粉丝的标榜,让业界望之甚切却陷入焦虑。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表示不愿称"派",其中是否有某种启迪的深意?
简介:在过去,专门讨论藏族音乐的研讨会不是很多,因此最近两年连续举办的"藏族音乐研讨会"成为藏族文化领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关注点,尤其在音乐圈内更是如此。同时,无论从会议的规模还是讨论的内容等方面看也都有些不断扩大和拓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及时梳理研讨会相关的观点、视角等热点问题,这样使会议的成果显得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并更具操作性。
简介:<正>全国首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讨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等单位于1988年12月3日—8日在成都召开。1.观点和方法。“西马”是一个复杂的思潮,由于它与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在研究时,应着眼于探讨和开掘,目的在于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
简介:1957年美学大讨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思想相对解放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学术意味比较浓厚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大讨论。这次美学大讨论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药眠于1956年春,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而写的《论食利者的美学》所引起,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激励下,迅速扩展,且逐渐于1957年6月“反右”前夕达到高潮,后一直绵延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论文达千余篇。
简介: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她们同为一体作为古代的乐舞时,除了先秦时有关于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探讨的记载,文献中极少见到关于音乐与舞蹈关系分歧的讨论当这对孪生姊妹从乐舞中脱胎并分别作为现代文明的精神产品后,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有些微妙或复杂,分别从事舞蹈和音乐的专业工作者,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这种关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简介:8月中旬,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八次年会暨第二次全国藏学讨论会在拉萨召开,出席会议的西藏和北京、上海、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代表109人,代表中藏族44人,汉族42人,其他少数民族23人,一共有12种民族成份,西藏代表和藏族代表均居人数的首位。会议交流的论文共62篇,文化艺术类的论文24篇,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对藏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论文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简介:1985年以来,举国上下突然兴起一大批“文化旅游节”,当这些新兴节日逐渐退潮的时候,突然又刮起一股“公祭”风潮。这些举措遭到了猛烈批评,被指斥为制造虚假文化记忆、糟蹋文化、对人民群众与子孙后代不负责任。而如果我们站在地方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些“虚假的”文化活动各有其可取之处。正是地方精英们所生产的那些非理性的、“没文化的”新传说,为地方经济带来了直接的利益,且迅速为当地民众所接受。学术成果永远只能是具体专业中的部分真理,若是用以指导生活。必将顾此失彼。生活只是学术的观察对象、描述对象,而不是批评对象。
简介: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四日召开了全区繁荣文化艺术工作座谈会。于四月二日、三日,由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西藏大学和山南、那曲、日喀则、阿里、昌都五个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办十一人组成了遗产抢救专业组,结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大会的报告,就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遗产抢救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了经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同时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议论和探讨。
桂林抗战时期关于文艺大众化、民族形式的讨论
《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问答、评议与讨论
悲剧精神的再生与变异——关于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讨论
从故事到事件——围绕山东淄博市淄河镇孟姜女故事产业开发的讨论
《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祇庙祭考》问答、评议与讨论
百川何以争流——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如何让流派“流”起来
“第二届藏族音乐研讨会”引发的思考——关于主题、议题、话题、问题的讨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讨论会
黄药眠1957年的美学观——纪念1957年美学大讨论五十周年
《扇舞丹青》与《高山流水》--关于舞蹈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关系的再讨论
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在拉萨召开藏学讨论会——文化艺术方面的论文“引人注目”
学术与生活:分道扬镳的合作者——以各类“公祭大典”“文化旅游节”为中心的讨论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推动遗产抢救工作——全区繁荣文化艺术工作座谈会遗产抢救专业组讨论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