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洛阳的工商管理事业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王都洛阳已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汉魏时、洛阳设有交易丞、钱府丞等负责市场管理。隋唐时期,洛阳商业、手工业繁荣,有南、北、西三市一百二十行,各市均设市长,负责管理商贸事宜。北宋时洛阳为西京,朝廷在此设商税院作为管理市场的官方机构。明清两代,洛阳地方政府设有专门人员负责手工业、商业的管理。

  • 标签: 工商行政管理 《洛阳市志》 市场管理机构 工商管理 西周时期 隋唐时期
  • 简介:一场高规格的首发式和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工程春华秋实。金秋时节,历来是人们所企盼的丰收和收获的日子。2002年9月20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文史资料存稿选编》首发式暨赠书仪式的会场洋溢着一种大功告成的喜庆气氛,由李瑞环主席题词、叶选平副主席题写书名的煌煌巨著《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摆

  • 标签: 写文史资料 出版之际 历史写
  • 简介: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 标签: 《中国通史》 白寿彝 中国伊斯兰教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史学会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敦研256号残卷是一种佛教譬喻故事的“略要本”,乃供佛教司讲唱的僧侣讲说譬喻故事时所用。敦研256的形成既与印度和西域的胡语佛教譬喻故事的传写有关,也与敦煌所传汉语佛教故事纲要本的形式相关,应该是印度佛教文学与中土文化混融的产物,对该类型文本的分析有助於进一步认识印度佛教文学的流传及其对中土的影响。

  • 标签: 敦研256 佛教譬喻 略要本 佛教文学 文学交流
  • 简介: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已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一的内容是论述我国自夏、商、周以来,到战国末年统一的封建帝国形成之前的历史。白先生在第一《导言》中阐述的主导思想和编修方法,在本中得到了具体的实施和贯彻。这部由众多学者集体努力创作的著...

  • 标签: 《中国通史》 早期文明 白寿彝 全景画 诸侯国 少数民族
  • 简介:2015年12月8日,我受邀前往甘肃省图书馆,一览谭蝉雪先生捐赠的70余种河西宝。“宝是变文的嫡派子孙。”自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专题研究孟姜女故事开始,宝卷进入学者视野;30年代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一书中,将这种民间说唱艺术纳入中国文学范畴后,宝断续受到了学界的重视。

  • 标签: 甘肃省图书馆 河西宝卷 捐赠 《中国俗文学史》 酒泉 民间说唱艺术
  • 简介: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著名的古都,与古代许多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以降,洛阳的各类手工业失去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只是到了清末民初才零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40余年奋斗,洛阳工业又呈现出一派繁荣与辉煌景象。洛阳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工业志》 篇目设置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其财政的产生、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夏王朝都洛而滥觞于天下,又随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兴衰起伏。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编纂体力 篇目设置
  • 简介: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三号墓中出土了字体不同的两种帛书《老子》,其中字体较古的《老子》甲本後抄有《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四种古佚书。由张政娘等先生组成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下文提到时简称为“原整理者”),对《五行》等四篇古佚书已作了最大程度的拼接和复原(《德圣》後半部分——自458行“者”字以下——残损严重,

  • 标签: 马王堆汉墓帛书 帛书《老子》 《五行》 整理 佚书 西汉早期
  • 简介:“物价”之概念最早产生在洛阳。《周礼·地官司徒》“司市”、“贾师”载,周都洛邑设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设贾师“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此为用行政手段核定物价、平定货物价格、管理物价之滥觞。

  • 标签: 《洛阳市志》 物价 连载 集锦 行政手段 洛邑
  • 简介: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13朝古都的所在地,真正开始有计划、按比例、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在1954年国家确定洛阳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后。同年8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通知,成立了洛阳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从此正式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把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项目,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统一计划的轨道。

  • 标签: 《洛阳市志》 连载 集锦 历史文化名城 1954年 计划委员会
  • 简介:商业是随着城市的兴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洛阳自建立都邑起,就成为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之地。夏商时期,河洛地区就产生了商品交易现象。两周时,成周城和王城已开始出现初具规模的市场,《周礼.考工记》云:“王宫当中涂之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反映了城市内部的市场存在。春秋战国时,“洛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商业志》 地方文化
  •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赋税制度的策源地。《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考古发掘证明,夏都斟,汤都西毫,西周都成周均在今洛阳市域。与夏、商、周都洛相适应,中国最早的赋税应运而生。《史记·夏本纪》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所谓贡、赋,就是国家税收的初始形式。夏不仅对征服的方国部落实行实物征收(《尚书·禹贡》:“任土作贡”),还对直接统治区的奴隶和自由民进行力役索取(《孟子·尽心下》:“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 标签: 《洛阳市志》 史记 方国 《尚书·禹贡》 河洛地区 考古发掘
  • 简介:经史之学作为传统学术中的两大显学和姊妹学科,二者因缘颇深。六经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是后世经史之学的共同源头,其本身就具有亦经亦史的特点。至两汉,经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史学也随着司马迁撰《史记》而成就了“一家之言”,并在学术实践中实现了经史分离。但由于两汉史学具有浓厚的崇经意识,在当时,包括《史记》、《汉书》在内的史著仍被认为是经的“注脚”,是解经之书。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认识上还是经史未分。

  • 标签: 史学思想 经史 关系论 中国 教授 《史记》
  • 简介:洛阳古称“天下之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孕育了曾是世界文明奇峰的河洛文化。早在数十万年前,河洛地区就是华夏先民的聚居地。在三门峡、陕县、伊川、临汝、灵宝、渑池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在洛阳周公庙南洛河岸边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纳玛象化石及石核石器13件,石片石器18件,距今约五万年左右。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文化,这些种类各异的石器不仅是人类旧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河洛先民原始审美艺术观念的反映。

  • 标签: 《洛阳市志》 文化艺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 河洛文化 世界文明 河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