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植入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的不同内固定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对象均为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研究48例。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和观察组(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比采取不同植入物进行固定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关节愈合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切口较短(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内固定方式选择上,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手术创伤,加快关节愈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隔物灸法护理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入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隔物灸法护理。对比颈部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VAS评分对比,P>0.05。两组护理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V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物灸法护理颈椎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调节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对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与侵袭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外传代培养,当细胞融合度≥80%时,孵育光敏剂,给予1mmol/L 5-氨基酮戊酸(5-ALA),之后进行红光(635 nm)照射实验,依据照射红光能量分为对照组(0 J)、观察1组(2.4 J)与观察2组(4.8 J)。对三组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蛋白印迹检测。比较三组照射后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相关蛋白[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表示,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B16-F10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及Ki-67、VEGF、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PDT可抑制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及侵袭,临床可考虑采用该方式来提高黑色素瘤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 目的 描述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早期的流行病学特点,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并估算主要参数,为制定最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云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3月9日官方网络报道的疫情数据,用R 4.0.2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更新方程模型分析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截止2020年3月9日,云南省累计确诊174例感染病例,其中治愈170例,死亡2例。发病年龄为41.01±18.54岁,病死率为1.15%(2/174),从出现症状到住院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天,从住院到报告的延迟中位数为2天。人际传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天,R0的中位数为0.267(95% 可信区间: 0.204~0.347)。结论 云南省R0的估计值远小于临界值1.0,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云南得到有效控制,可预见在常态防控形势下,疫情暴发的可能性很小。更新方程模型可用于分析及预测疫情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防止疫情反弹及境外输入采取精准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常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探讨二者的临床治疗优势,分析哪种治疗手段更适合口腔内科的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就诊的编号分为两组,拿双号就诊的患者为实验组,拿单号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就诊措施,实验组采取手术治疗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措施。最后将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程度进行统计对比,进而得出本次研究的实验结论。结果:实验组的研究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满意程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12%,满意程度上要高于对照组20%。结论:在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明显的帮助作用,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结果满意程度也更高,因此,口腔内科手术是治疗口腔内科疾病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