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SF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及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LSF,2、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3、通过RT-PCR、westernblot实验观察骨桥蛋白(OPN)的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质粒pcDNA-3-HA-LSF,2、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HepG2细胞的侵袭力增强,3、转染质粒pcDNA-3-HA-LSF后,OP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结论LSF通过上调OPN,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14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脑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和脑损伤部位与发生癫痫的关系,研究癫痫与脑电图检查情况的关系。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9.27%)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01%);重型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5.06%)明显高于轻型损伤(2.67%);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1.11%);外伤性癫痫脑电图检查首次异常率为83.10%。经两年正规抗癫痫治疗,基本可完全控制。结论脑外伤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型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可降低发病率,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KB1/AMPK/mTOR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组肝癌组(67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67例肝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以上)及正常肝脏组(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标本中LKB1、AMPK、mTO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LKB1、AMPK、mTOR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常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KB1在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31.3%)低于癌旁组(53.7%)及正常肝脏组(79.1%)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PK在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25.0%)低于癌旁组(50.8%)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在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75.0%)显著高于癌旁组(53.7%)及正常肝脏组(17.9%)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上三种肝脏组织中,LKB1与AMPK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LKB1、AMPK与mTOR表达呈负相关(P<0.01);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提示,LKB1、AMPK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期等无关;而mTOR表达则与肝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学分期均有关,与患者年龄及性别等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LKB1/AMPK/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提示LKB1/AMPK/mTOR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该信号通路作为临床诊疗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的表达水平。方法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二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1例和47例体检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各1.5ml,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PCR)法进行外周血MTDH的检测。结果乳腺癌患者MTDH基因mRNA表达(0.81±0.66),健康组MTDH基因mRNA表达(0.64±0.55),P=0.019,统计学具有差异性。结论在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TDH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作用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Fox03a表达变化。方法选用54只Wistar大鼠建立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神经对照组和电刺激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失神经支配第2天、7天、14天和28天的腓肠肌中Fox03a不同时段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去神经组与对照组比较,Fox03a表达持续增加,P<0.05。电刺激组与对照组对比,Fox03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对比,Fox03a的mRNA和蛋白持续增加,P<0.05,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对比,mRNA和蛋白持续减少,P<0.05。结论电刺激通过抑制Fox03a的表达,起到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胃黏膜组40例、增生性胃息肉组35例、腺瘤性息肉组30例及胃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RASA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RASAL1蛋白的阳性率为17.50%,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95.00%)、增生性胃息肉组(85.71%)及腺瘤性息肉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及息肉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腺瘤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推测胃息肉的生物学行为发展趋势,从而早期诊断胃癌并判断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