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造成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以及开展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症创伤骨科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RS疼痛分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的NRS疼痛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中,针对其疼痛情况开展个性化护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缓解其疼痛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实现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54例设为观察组,在这些收治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期间给予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并观察及统计其入院至康复出院时的住院日。将2015年2月—7月收治骨科创伤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期间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同时观察及统计患者从手术日至康复出院时的住院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日的长短。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平均缩短2~5个住院日。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疼痛护理管理,能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达到快速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床上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118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7%,对照组为20.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下肢床上骨折患者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方案治疗效果及手术实施和术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4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加压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对照组,n=42)与采用带锁髓内钉方案治疗(观察组,n=42)手术总有效率、手术实施及术后骨骼愈合情况、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例临床优良率经评定为95.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骨骼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案治疗,可提高手术实施效果,改善手术质量,缩短骨骼愈合时间,且具较高安全性,临床指导意义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对比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与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此外,在平均溶栓时间方面对照组为(8.6±1.7)d;观察组为(4.6±1.2)d,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科四肢创伤患者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骨科四肢创伤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6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3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性更优,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均<0.05。结论在骨科四肢创伤患者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9例肘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段、愈合情况良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对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8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4例。A组给予急救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率为5.88%,B组为23.53%,ADL评分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B组为79.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行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根治术的创伤性指标。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实施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传统开胸根治术,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疼痛度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来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创伤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小,患者术后七天疼痛值明显下降,引流管留置时间短,手术恢复快,以上创伤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无论是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开胸根治术。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从2015年4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30例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验组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所用用时均短于参考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了6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创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院治疗的72例FUO合并MDRO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细菌学评价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菌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明原因发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细胞学评价情况均能够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总结513例严重刨伤病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的体会,包括将120院前急救科、急诊科、ICU整合为急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专科抢救小组;建立危重医学科人员准人手册;量身定制急救设备如同ICU的“移动ICU”救护车为避免院前院内交接时遗漏重要病情,节省书写与交接时间,设计了选择填写式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交接本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到现场急救,各环节在信息上提前告知下一站做好准备,为创伤急救节约宝贵时间;院内急诊科按伤情预测评估、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监测生命体征、伤情处置、术前准备、检查、转送等组成急救小组分工合作;急诊科与CT室、手术室、ICU、相关专科做好相应的衔接;转运中做好病情监测与生命支持。本组病人急救有效抢救时问为(39.28±6.87)min,抢救成功率85.9%。认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急救与护理,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ICU及专科治疗一体化,较好地协调相关科室.避免了多科会诊带来的抢救时间延迟和处理上的冲突,缩短黄金抢救时间,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