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胃癌术后同时留置鼻胃管和鼻肠管期间,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以选择最佳的固定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科胃癌术后同时留置胃管和鼻肠管患者80例,按留置胃管的先后顺序交替进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Y形鼻贴固定胃肠管。实验组采用经改良的π字形鼻贴固定鼻肠管,观察两组患者的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性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情况分别是17.5%、17.5%、22.5%。,实验组的鼻贴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情况分别是10%、7.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π字形鼻贴固定鼻胃肠管可有效减低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性,外形美观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密度正常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60例骨质疏松患者设为观察组,随即测量两组患者的腰椎及左侧股骨的BMD,并比较和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腰椎BMD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腰椎BMD与性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尿钙及尿磷等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患者的病程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而与年龄、血钙、血磷等元素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体质量指数、性别、病程以及对血糖的控制程度都会影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BMD。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76例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痛经的患者,方以逍遥散化裁,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3个治疗周期及治疗完成后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月经来潮期间每天进行一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随访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在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显著下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改善者共计67人,经治疗后痊愈46人(60.53%),好转21人(27.63%),未愈9(11.84%)人,总有效率为88.16%。结论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具有调理肝脾,疏肝解郁,补血健脾之效,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检测58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后行皮肤镜(德国DELTA20)检查,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CAN-0NEOS600D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面部银屑病呈红色背景带状分布,病区与皮肤纹路一致,带状区域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在消退期表现为不均匀的色素沉着,同样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四肢的银屑病呈红色背景,有较多的片状白色银屑和密集的点状血管,静止期则呈粉红色背景,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消退期出现色素减退或沉着,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头皮银屑病呈白色背景,覆膜层有少量的白色银屑,血管呈散状点式分布;手掌银屑病呈粉红色背景,病区平行分布有少量的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足底银屑病呈粉白色背景,病区线状平行分布片状白色银屑和散状点式分布血管。结论利用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表皮损伤情况,构建新的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模式,了解皮肤镜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和图像表现有助于帮助临床准确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简介:摘要目的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伴糖尿病的患者术后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易出现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伴糖尿病并发腹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胃肠营养护理、机械通气护理、镇静护理做好预防误吸;血糖的监测与控制;患者出现腹泻后做好营养液的储存、序贯治疗、更换肠内营养剂以及皮肤护理。结果经上述措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可发声,自主睁眼,左侧肢体自主活动,右侧肢体肌力1级。结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伴糖尿病的患者术后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易出现并发症,术后护理的及时有效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误吸,血糖监测与控制以及出现腹泻后采取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极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本街道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蟑螂过敏原的应激性进行调查。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全年本街道门诊明确变应原为蟑螂的成年过敏性鼻炎患者453例,统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对三种不同种类蟑螂的检测结果。结果青年组患者对黑胸大蠊过敏的比率相对较高,其次为美洲大蠊,最后是德国小蠊,中老年组对美洲大蠊过敏的比率相对较高,其次为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男性对黑胸大蠊过敏的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过敏的比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本街道过敏性鼻炎患者年龄越小对黑胸大蠊过敏比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过敏的比率升高,男性主要对黑胸大蠊过敏,而女性则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过敏居多。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年南昌市青云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昌市青云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青云谱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本年16种乙、丙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总数为1557例,年发病率为612.14/十万,与去年比(+11.8%)。今年死亡2例,年病死率0.79/十万,去年死亡病例7例,年病死率2.77/十万,与去年比(-71.61%)。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158.44/十万)、肺结核(85.71/十万)、淋病(34.2/十万)、梅毒(29.88/十万)、痢疾(19.66/十万);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59.23/十万)、其它感染性腹泻(61.33/十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3.02/十万)。呼吸道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26.0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65.71%、肠道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7.74%。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男性青年红细胞的各项指标,初步分析男性青年红细胞的正常参考值与地区饮食结构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挑选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8~25岁男性健康青年353人,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红血球、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压积等各项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青年红血球、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普遍偏高,而红细胞平均体积符合国家正常参考值。说明红血球、血红蛋白值的高低与当地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有关。结论红细胞压积增高与脑梗塞的面积有良好的相关性,压积增高引起的血流变学异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对于正常参考值应用的建议,因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压积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设定不同的正常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2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为3组,第一组运用康复治疗;第二组传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第三组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各组每日1次,6日一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BBS量表)和步行功能(FAC分级),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尤以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组疗效最佳,与其余两组疗效比较χ2>3.8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较普通康复治疗或是传统针刺治疗对卒中患者恢复期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鞍区占位患者进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开展的21例鞍区占位手术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鞍底入路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病检明确无功能垂体腺瘤1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3例,泌乳素型垂体瘤2例,脊索瘤1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有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者中10例术后均有好转,9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需口服激素替代维持。术后发生2例脑脊液漏,4例暂时性尿崩症。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恢复快,安全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切除鞍区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内镜下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是准确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