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质疏松引发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不同治疗策略,特别是针灸疗法与传统基础疗法的异同,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共选取了100位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针灸干预组(50例)和基础治疗组(50例)。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如钙补充和鼻喷药物,而针灸组则在此基础上附加针灸疗法。所有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然后对比两组在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提升情况以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针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组,经过1个月的治疗,两组的骨密度都有所提升,其中针灸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针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在疼痛评估上,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针灸组在治疗1个月后显示出更低的疼痛水平(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针灸疗法相较于传统的基础治疗手段表现出更佳的疗效,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减轻疼痛,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优势。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医院的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医院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医院网络面临的威胁和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系统崩溃等事件已经引起了医院和患者的关注。因此,研究医院网络安全成为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保护患者隐私和确保医疗服务正常运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全光网络的视角出发,对医院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CD10的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我院近两年行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癌旁肝组织标本各31例,行免疫组化CD10、CD34标记并分析CD10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D10阳性表达率为87.10%(27/31),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13%(5/31),两者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HCC组织中CD34单抗标记强阳性的微血管平均数量(21.74±9.14)个/高倍视野,癌旁组织中微血管平均数量仅为5个,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HCC组织中的CD10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HCC组织中CD10呈明显高表达,可用于肝细胞癌与异型增生的鉴别诊断。HCC中CD10的表达与MVD呈明显正相关,间接提示CD10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度(分级)负性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IN)、利维爱(LV)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方法128例PMO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IB组、LV组、AIB+LV组,应用AIB、LV及AIB+LV治疗6个月,观察L2-4BMD及骨转换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L2-4nBMD降低,骨转换指标无变化;三个治疗组BMD、PIH均升高(P<0.05),以AIB+LV组最明显(P<0.001),其次是AIB组;AIB组BMD提高3.0%,LV组BMD提高2.7%,AIB+LV组BMD提高3.8%;ALP、Ca/Cr、BGP,AIB组、LV组、AIB+LV组均下降,AIB+LV组最明显(P<0.001),其次是AIB组。结论AIB、LV均是治疗PMO的有效药物,AIB较LV疗效稍强,ALV+LV疗效最好,无明显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I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例TIA患者进行ABCD3-I评分,根据其分值分为A组(低危组)、B组(中危组)和C组(高危组);对TIA患者及120名健康体检者的LDL-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根据ABCD3-I评分将TIA患者分为A组41例,B组33例,C组26例,TIA组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及C组的LDL-C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高于B组(均<0.05),LDL-C平均水平与ABCD3-I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TIA患者LDL-C水平与ABCD3-I评分呈正相关.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3-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1-02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性,评估超声造影无创性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cm组、1~2cm组、〉2.0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1)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vs22.67±6.11,970.01±263.20vs1798.35±563.67,118.91±31.32vs206.27±39.58,8.58±2.68vs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cm组与1~2cm组比较:t=0.000、0.000、0.000、0.000;〈1cm组与〉2.0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cm组与〉2.0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值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vs13.80±3.55,1128.16±290.85vs874.39±192.27,114.12±30.69vs103.67±22.19,10.30±2.44vs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性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那曲唑在治疗初期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5月,遵循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那曲唑,以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为观察指标,之后统计比较观察结果。结果:分析骨代谢标志物,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MID(24.16±8.05)、PINP(59.64±21.43)、β-CTX(0.71±0.26)更高,P<0.05。分析骨密度水平,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阿那曲唑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需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骨质流失。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钙通道阻滞剂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骨密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椎和髋部的测量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同一部位内部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对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钙通道阻滞剂在这一患者群体中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卵巢囊肿患者手术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精准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名卵巢囊肿女性患者。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18-35岁)、B组(36-50岁)和C组(51岁及以上)。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了所有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并详细记录了术前术后的生理指标与临床数据。比较不同年龄组手术前后骨密度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腰椎、髋部、股骨颈和桡骨骨密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液和尿液中的骨代谢指标也有显著差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NTX和CTX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液中钙、磷含量和维生素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术后骨密度变化受年龄影响,年轻人恢复较佳,中老年人则骨密度降低。手术计划应考虑年龄和骨密度,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轻手术对骨密度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