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共计184例,依据随机字母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92)和对比组(n=92),对比组婴幼儿未实施保健健康教育,研究组婴幼儿实施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婴幼儿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婴幼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及适应能力等行为发育指标评分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起到积极影响,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亦起到积极影响,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泪道阻塞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婴幼儿泪道阻塞患者,所有患儿均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结果:实验组一次治疗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泪道阻塞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性治疗成功率,促使护理满意度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婴幼儿46例纳入试验组,另选取正常婴幼儿46例纳入对照组。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试验组患儿分为吊带、蛙抱两组,比较脱位组和对照组婴幼儿的临床特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婴幼儿在母体孕酮水平、分娩方式上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年龄<6个月、女性、胎位异常、襁褓方法错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蛙抱组,吊带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5.65%vs69.5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多见于不足6个月、女性、胎位异常、错误襁褓的婴幼儿,Pavlik吊带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髋关节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指导与健康指导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卫生院接诊74例婴幼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营养指导和健康指导,对比两组婴幼儿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指标和远期营养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婴幼儿身高、头围、体重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婴幼儿身高、头围、体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营养不良、贫血、肥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婴幼儿实施营养指导与健康指导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不良营养状况的发生,值得应用到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保健医生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间,从在我院就诊的婴幼儿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由儿童保健医生进行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指导,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保健指导。对比两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指标情况。结果:通过对不良营养状况发生情况的统计,发现研究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相比之下,研究组更优,p<0.05。比较生长发育指标情况,在干预第6个月和12个月,尽管两组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从婴幼儿家长营养及喂养知识知晓率情况来看,发现研究组知晓优良率为99.00%,对照组为88.00%,相比之下,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通过儿童保健医生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知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如改善婴儿不良营养状况,促进身体、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对控制婴幼儿眼轴增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近视儿童样本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60只眼),所有入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散瞳验光及眼轴测量。治疗组予健康宣教及每周2次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健康宣教。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眼轴、近视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利用透皮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治疗后8、16、24周,治疗组近视屈光度较基线期有所下降,对照组近视屈光度较基线期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透皮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治疗后8、16、24周,对照组眼轴较基线期增加明显(P<0.05),2 组之间眼轴变化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眼轴增长不明显。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远眺训练的方法可有助于延缓低度混合性儿童近视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其中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26例患儿年龄从3月至4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保守治疗痊愈6例,好转2例;手术治疗痊愈1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应根据不同临床特征采取不同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吸入低剂量辅舒酮加口服西替利嗪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度持续婴幼儿哮喘患儿36例,采用辅舒酮吸入、西替利嗪口服治疗。门诊随诊1年,记录患儿喘息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查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全部病人均采用自身对照。结果治疗后36例中临床控制15例(41.7%),显效16例(44.4%),有效3例(8.3%),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全部病例在吸入辅舒酮治疗过程中2例(5.6%)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即消失。无声嘶等其他不良反应。患儿在服用西替利嗪过程中未发现嗜睡及智力减退等现象。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分别为200±32.5IU、200±41.1IU,经配对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结论长期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辅舒酮加口服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可较好地控制婴幼儿哮喘症状。副作用少,且不影响小儿体内钠、磷代谢,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第四医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出生的新生儿555例,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3例和对照组272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1-2年,观察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疹发生率为13.07%,对照组为28.6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特异性湿疹发生率为5.65%,对照组为6.9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危型和普通型婴幼儿湿疹和特异性湿疹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危型婴幼儿湿疹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危型婴幼儿特异性湿疹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对于婴幼儿湿疹有一定预防效果,但对于特异性湿疹的无预防效果,此外由于益生菌菌种、疗程、剂量等因素影响,其对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预防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