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监护麻醉(monitoredanesthesiacare,MAC)是指在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由麻醉科提供的特殊麻醉服务,监护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药物或其他治疗。MAC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手术中的舒适、安全以及诊断和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探讨监护麻醉(MAC)的处理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PaO2/Fi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患者经过东莨菪碱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0.80,P<0.01)。结论东莨菪碱对重症肺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东莨菪碱 重症肺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在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2组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重症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缺氧状态,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房内肝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特点以及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传染病房内2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特点,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传染病房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为7.5%(15/200);其中有12例(80%)患者在住院一个月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但感染的几率最高,为60%(9/15);经过相应护理和治疗后,14例患者病情改善。感染得到良好治疗,1例患者引发了其他并发症。结论传染病房内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一般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 标签: 肝病 医院感染 传染病房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早产儿提供发展性照顾护理的运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NICU的早产儿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面色不佳、呕吐、胃残留和腹胀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发生肺内感染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喂奶量高于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NICU的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情况,改善患儿的喂养不良情况,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6年1-6月56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院、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肺癌呼吸困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肺癌伴呼吸困难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35例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其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症状分别为11例和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晚期伴呼吸困难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呼吸困难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癌呼吸困难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 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协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其中,肺不张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2.56%及5.13%。患者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使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一同参与护理,实现协同护理,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有创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ICU呼吸机使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满意度、呼吸功能及住院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治疗前差别不大,即P>0.05。对照组对所接受护理方式的总满意度为69.05%,显著低于观察组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获得患者更高的评价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呼吸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哮喘病患者应用呼吸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呼吸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呼吸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哮喘病 呼吸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4例,将随机选出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治疗,剩下的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观察组的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观察组PaO2、SaO2及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所接收的9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临床手段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分别为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依从性。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44例(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35例(74.47%),治疗组的依从性41例(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68.0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患者 家庭无创呼吸机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对比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急救药物)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用实时护理质控后,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病情观察评分与急救药物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实时护理质控能有效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以及急救药物四项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护理质控 危重症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延续以往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对症护理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患者在肺炎改善率、气管插管率、住院平均时长、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老年病患者在肺炎改善率、气管插管率、住院平均时长、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抽选93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接受针对性急救护理环节管理措施,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死亡率为4.26%,对照组死亡率为17.39%,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中采取针对性急救护理环节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减少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重症脑卒中 急救护理 环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效果。方法选择ICU护理人员(40名),纳入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同期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ICU护理人员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误吸高危因素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分析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护理理论水平得分、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培训之后的护理理论水平得分比培训前得分更高,P<0.05,差异显著;护理人员培训之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比培训之前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ICU护理人员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误吸高危因素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能够降低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误吸 集束化干预 护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方法将1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随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另一组于前述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组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