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治疗缺血性脑血血病在脑电图上的改变,进一步认识丹参的机制和效果。方法30例缺血性脑血血病分为脑梗塞(头颅CT或MPJ证实)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应用5%葡萄糖液500m1(3例糖尿病人应用0.9%生理盐水)加丹参20ml静脉点滴,应用丹参前后判断临床神经功能和缺陷的程度根据NBS标准判断疗效,脑电图记录根据冯氏标准分析。结果显示丹参是能够改善缺血性脑血血疾病的症状和脑电图,临床症状的有效率83.3%,在脑电图的波形方面显示α波增加有3例,θ波减少有18例,尖波、尖慢波和棘波消失有4例,调幅改善有5例。结论上述结果显示丹参在治疗缺血性脑血血疾病中是一种有效的和安全的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 标签: 治疗 丹参 脑电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疾病 5%葡萄糖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腹痛 便血 老年人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6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1d”于2016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午饭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5~6次水样泻,便后腹痛无缓解,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77.5%,红细胞计数(RBC)3.64*1012/L,血红蛋白(HB)114g/L,血小板计数(PLT)136.0*109/L。血清电解质、心肌梗死3项、血清淀粉酶、葡萄糖皆正常值。心电图(ECG):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腹部超声:肝弥漫性病变伴肝内多发异常回声、门脉或胆道系统感染可能、胆囊切除术后。腹部平片:中上腹部局部肠管轻度扩张、积气伴小气液平。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首发表现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绞痛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及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术毕和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 标签: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ST段改变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