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来评价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SARME)术后的各种变化.如骨块位置变化、切开骨缝处新骨沉积、骨密度方面的区别。材料和方法:研究包括29位患者(18位男性,11位女性).平均年龄29岁(16~44岁).每位患者都施行包含LeFortⅠ型截骨的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在术前和术后6~8周都拍摄高分辨率CT。在术前术后CT数据配准后.我们构建了三维模型并进行重合。切开骨缝中的新骨沉积能通过专为该研究设计的可视化程序观察。骨密度的分析则是先将模型分为不同的勰剖区域,定性比较是通过一种特殊转换功能——直接体绘制程序完成.定量比较是通过各区域术前术后绘制的条形图完成。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证实.所有患者都实现了上颌骨的扩宽。4位患者显示术后发生了明显的上颌不对称。在切开骨缝中新骨沿着骨缝不规则沉积.但通常左右是对称的。切开的骨缝越对称.新骨生成也越对称。除2个病例外,其余病例的术后定性定量分析均显示Hounsfield值明显下降.前庭骨尤甚。结论:切开骨缝中新骨生成上的区别表明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扩弓器的种类对结果有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SARME会导致骨密度下降.以前庭骨尤甚。计算机辅助分析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抗断裂能力及失效模式的差异。方法:制作相同厚度的铸瓷全冠、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全冠和金属烤瓷冠全冠,n=10。进行试件的抗折破坏试验和失效模式分析,SPSS软件分析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组间差异。结果:全锆组的断裂载荷显著性高于其他3组(P〈0.05),烤瓷组与铸瓷组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瓷结构中,全锆冠和铸瓷冠的失效模式均为全瓷层的断裂,断裂后的裂纹走向相似。双层瓷结构中,仅有30%氧化锆-饰瓷冠表现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70%氧化锆-饰瓷冠为完全破坏,所有烤瓷冠的失效模式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结论:全冠类型对修复体的破坏几率和破坏模式有着显著影响,全锆冠的抗折性能高于铸瓷冠、氧化锆-饰瓷冠、烤瓷冠。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爱牙意识大大的增强,患者对牙列的缺损、缺失等重建的要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受过正规教育的口腔医生相对较少,口腔医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1].由于口腔医患比例失调,医生每天面对大量患者,造成在接诊过程中容易忽略彼此沟通这一重要环节,导致患者投诉数量增加,遇到了医患纠纷增多的困拢[2].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仍未普遍开设对医学生接诊沟通技能的系统教育培养[3],一些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顺利接诊病人,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果断进行医疗决策.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就诊时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情,对医疗诊治的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逐渐加强.上述原因致使部分患者拒绝实习医生和年轻医师治疗,所以培养口腔实习医生接诊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是当务之急.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体会,探讨老年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对276例老年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设计殆垫式、连续卡环式、连续卡环加胎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其中179例余留牙有残根、残冠患者,先作根管治疗,然后按以上形式设计覆盖式可摘义齿。对修复效果作戴修复体时及戴后3月、3年随访,标准分为好、差两个等级。结果:276例复查结果:满意度调查,好均为100%,(P〉0.05)。咀嚼功能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9.3%,(P〉0.05)。基牙牙周情况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7.1%,(P〉0.05)。结论:对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应根据患者口腔情况设计最佳个体修复方案,制作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可摘局部义齿。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和固位的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伴有颌骨缺损的牙列缺损患者12例(43个种植体),从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美观和功能等角度评价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片测量结果,确定治疗方案,选择Replace种植体数量、类别与规格。在颌骨成形、种植体植入、义齿修复后,定期复查。12例患者中的9位在种植体植入的同期接受了自体牙槽骨、粘骨膜移植或人工骨植入手术。根据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情况、高度、外形和色泽的临床观察,检查种植体及义齿稳定性,结合医、患双方对种植修复体的美观效果、功能状况满意度评价来确定修复效果。结果:12例患者都按期进行了复查,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金属烤瓷全冠和修复基台的接缝位于龈下,对接密合,给人以从龈下长出来的视觉效果,美观。11例患者的修复体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为满意,1例评价为可接受。结论:用Replace种植体支持的、螺钉或粘固剂固定的金属烤瓷桥或义齿能够获得医、患双方都满意或可接受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目的描述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控制(computernumeric-controlled,CNC)铣造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修复体的整体钛支架的新技术,并与常规铸造修复体支架的适合度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实验研究的20位患者均在无牙下颌植入5个标准的Branemark种植体。用三维摄影测量学技术测出最初10个用CNC铣制支架修复体的适合度,并测量支架桥接圈中心点变形与工作模式替代体的关系。测量结果与10个随机选取的常规铸造支架修复体进行比较。结果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完成修复体上桥接圈三维形变范围是3-80μm;没有观察到消极吻合的支架(passiveframework)。水平方向的形变(x和y轴)比垂直方向的形变(z轴)大。结论最初的CNC铣制修复体与常规铸造支架的吻合精确度有可比性。因此,这一新技术能作为种植修复体支架常规制作的一种有根据的选择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全瓷基台在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临床上收集51例前牙缺失患者(共植入60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26例选择个性化金属纯钛基台纳入对照组即:个性化钛基台+全瓷冠修复(30枚);25例患者选择个性化全瓷基台纳入实验组即:个性化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30枚)。通过两组对照研究,术后1、6、12个月复诊,分别记录红白复合美学指数、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个月红白美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比较:(1)红色美学指数:实验组(30例)高于对照组(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6,P=0.020);(2)白色美学指数:实验组(30例)高于于对照组(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P=0.021)。术后1个月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菌斑指数(t=3.128,P=0.003)和牙龈指数(Z=-3.53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菌斑指数(t=3.027,P=0.004)和牙龈指数(Z=-6.78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牙种植美容修复中,个性化全瓷基台较钛基台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人短周期义齿修复技术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从我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需要义齿修复的老年人,随机分为短周期序列修复组:年龄65-92岁,平均:74.14±6.93岁,男性7例,女性10例;正常修复组:年龄65-85岁,平均:72±5.15岁,男性:8例,女性:6例。应用微创拔牙、无翻瓣种植、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附着体义齿修复、即刻临时义齿等技术,完成咬合重建,随访三个月到十个月。结果:短周期修复序列组患者咬合重建时间为:47±30天,正常修复序列组患者修复时间95±25天,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短周期序列修复序列组的29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目前种植体存留率为100%,行使功能良好。短周期序列修复序列组患者对义齿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老年人短周期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是可以预期的。可以缩短患者缺牙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拔牙后的牙槽骨吸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患者口内咬合功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