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观察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的种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外伤等较轻微的疾病,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用药后饮酒出现反应的多于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的,用药后3天内饮酒可出现反应,而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多在饮酒1天内。结论:头孢哌酮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所有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用药后1周内禁酒,饮酒后3天内禁止用药。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人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5名健康医护人员为受试对象,采用脂肪为40g/m^2体表面积的脂肪餐,测定空腹及餐后1,2,4,6,8小时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结果餐后血清TG平均达峰时间为3.79h,8h回到空腹水平。TG—iAUC与各时间点,TC水平均呈正相关,但与TG4h的相关系数更接近于1.餐后TC,HDL—C,LDL—C反应曲线呈“V”型,但餐后各时间点与空腹水平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FFA在餐后1小时有低谷出现,FFA—iAuc与TG—iAuc呈正相关。结论餐后4h的TC水平与空腹TC水平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餐后TC代谢与餐后FFA代谢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了解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到的56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严重的ADR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7;〉40岁病例数最多(49例,占87.5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45例,占80.36%);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的ADR病例数最多(20例,占34.48%),其次为中药制剂(10例,占17.24%);严重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再次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给予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严重的ADR的监护,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胞二磷胆碱(DPC)是一种脑代谢激活剂,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有关疾病,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1临床应用1.1治疗脑血栓形成、多发性脑栓塞、脑出血:聂成福、姚智君等报道,在对上述病人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胞二磷胆碱作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脑血栓形成治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1)。多发性脑栓塞经统计学处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偏瘫、迟发性运动障碍;吴正礼等报告,对该类病人分别应用脑益嗪、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胞二磷胆碱,其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明显
简介: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的危害程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某时间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多发生在用药后50天以内,预后较好。结论为保障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进行,临床医生要熟悉抗结核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尽可能有效地减少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
简介: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抗结核药出现的ADR113例,对发生AD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抗结核药应用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结果:113例ADR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38例;〉20~30岁患者最多,共28例(占24.7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92例(占81.42%);左氧氟沙星(胶囊、注射剂)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共40例(占35.40%);ADR多发生于用药后2h至1d,共31例(占27.4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48例次(占总例次数130例次的36.92%);严重的ADR5例,新的、一般的ADR2例,一般的ADR106例。结论:抗结核药引发的ADR较多,临床应重视其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使抗结核药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