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关于黄河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策略研究,应该先从黄河下游的湿地概况入手,了解到湿地的定义和黄河下游湿地的现状。因为黄河在历史上几次改道,所以对于黄河下游的湿地现状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黄河下游湿地有哪些功能和价值,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黄河湿地的价值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沿线群众,依河而生,向水而建,湿地作为水源和大陆的过度的地带,其价值不容小觑。再次,研究黄河下游目前存在的生态治理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河道萎缩、珍惜动物资源减少、水量平衡问题突出、环境破坏力度大等。最后,重中之重,我们要分析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坚持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和建立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
简介:在ENVIEX软件的Feature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的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一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于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的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1;②面向对象方法在分类中提取的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的“对象”,且在合理的影像分割下得到的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的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的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的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的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的评价、最优分割尺度的选取、特征空间的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简介:利用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景观格局指数与InVEST模型,构建适合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湿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湿地破碎化严重;大鹏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88,表明该区的湿地安全;盐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62,表明该区的湿地较安全;坪山区、南山区、福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48、0.44和0.43,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低度预警状态;新宝安区、新龙岗区、罗湖区、光明新区、龙华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0.36、0.33、0.28和0.21,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中度预警状态。深圳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受人为胁迫严重,亟待加强对深圳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简介: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收集部分历史资料、三个时相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监测和实地样方调查.根据2004年最新遥感测算,大约有200hm2红树林生长在该岛,这些红树林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态系统,但已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在过去近20年里,约77hm2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用于水产养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研究区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尤其是自1999年实行红树林人工恢复工程以来,新引种的红树林(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得以重建.但是淇澳岛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以构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序列和红树林湿地植被多样性为目标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建设的建议.
简介: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快速提取道路、水体、植物和建设用地等反映湿地景观健康状况的景观要素,并生成评价指标,构建由指标优化函数和综合评定函数组成的湿地景观健康评价模型,实现对苏州市湿地的景观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健康等级好和较好的湿地大多位于市郊,这些湿地开放水体面积相对较大,不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单块湿地内部的健康状况也有较大差异,湿地内部中心区域的健康状况普遍要比外围区域好。利用遥感影像评价湿地景观健康状况,可以快速完成大面积湿地的景观健康评价,可以为湿地管理部门提供湿地健康评价的应用工具与决策依据,也可以为下一步重要湿地的精细尺度评价打下基础。
简介: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argyi)、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effuses)、紫羊茅(Festuca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简介:测试和研究了杭州西溪湿地土壤中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和铬(Cr)的含量与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土壤表层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质量比分别为36.8mg/kg(Cu)、91.5mg/kg(Zn)、39.2mg/kg(Pb)、0.23mg/kg(Cd)、0.19mg/kg(Hg)、6.3mg/kg(As)和64.9mg/kg(Cr).由于受各种人为作用的影响,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相比,Cu、Pb、Cd和Zn在湿地土壤中的积累较大,有3个采样点[菜地、芦苇(Phramitesaustrlis)滩地和靠马路的居民区]土壤中的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值的二级标准(pH<6.5).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3,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14.6,说明总体上西溪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级.最后,讨论了西溪湿地公园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对比了重金属污染评价中不同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差异性.
简介:通过调查和采样,测定了安庆菜子湖退耕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了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生态危险;对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除Pb之外,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都大于长江流域土壤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随土壤深度增加,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存在差异,Mn含量在增加,并在底层富集明显,Zn、Pb、Cr和Cu含量波动变化,Ni含量在减少。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整体偏低,属轻度污染。酸模(Rumexacetosa)群落下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也最高,其次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下的土壤,细叶薹草(Carexrigescens)群落下的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低。土壤中Cu、Pb、Ni和Zn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业活动是其主要来源,Cr可能来自自然源,Mn和Ni的来源较复杂。
简介: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是其生理和生化调节的反映。为了阐明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研究区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土壤及植物器官的氮和磷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植物内稳性指数(H)。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过程总体在波动减少,植物全氮和全磷含量波动变化,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元素组成与植物器官都对植物内稳性指数具有一定影响,互花米草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67、0.33~14.22和1.02~14.12,平均值分别为1.56、3.30和3.52,短叶茳芏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1~2.78、1.10~14.12和1~3.95,平均值分别为1.40、5.24和2.31,芦苇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4.55、1.3~10.19和0.63~19.23,平均值分别为2.02、3.98和4.03;芦苇HN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短叶茳芏HN,短叶茳芏H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芦苇HP、互花米草HP,芦苇HN︰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P、短叶茳芏HN︰P;同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内稳性指数排序存在倒序关系。
简介: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可为深入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典型湿地土壤动物隶属5门12纲27目45科,优势类群为真螨目(Acariformes)、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adult)、线虫(Nemata)和柄眼目(Stylommatophora)4类,常见类群9类,。稀有类群19类;优势种群和常见种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整个生长季典型湿地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为2.32,丰富度指数为3.85,均匀度指数为0.68,优势度指数为0.15。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温、湿条件优越的8月最大,降水较少的6月最小。优势度指数6月最大,个体数量在类群分布上比较集中。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最多,其次为捕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除了10月外,其他各月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10月的逆向分布格局是由于表层土壤温度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