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以考察"昆仑"柴油轿车发动机油的实际使用性能为目的,在发动机型号为柴油轿车发动机D19TCI上进行了1200h耐久试验,并对试验油进行了各项理化性能分析和评价,进一步验证了昆仑产品优异的使用性能。

  • 标签: 柴油轿车 发动机油 耐久性试验
  • 简介:针对气测录井中外源气、二次循环气对油气显示层解释的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了用差分色谱法来消除其影响,并就其概念和实现方法做了介绍;对差分色谱的测量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列举了差分色谱的录井应用实例。在满足差分色谱测量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有利于气测录井解释和油气水层评价,为气测录井半定量或定量解释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 标签: 气测井 差分色谱法 外源气 背景气 油气层解释 评价
  • 简介:介绍了硫作为催化剂,NaOH为助剂,用CO/H2O部分还原间二硝基苯(m—DNB)制备间硝基苯胺(m—NA)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CO初压、反应时间、硫用量、NaOH用量和溶剂品种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溶剂用量8mL,2.5mmolm—DNB、0.02g硫粉、0.05gNaOH和2mL水在180℃和CO初压为6MPa的条件下反应4h,m—NA的选择为100%,m—DNB的转化率93.97%,m—NA收率也为93.97%。

  • 标签: 还原 间二硝基苯 间硝基苯胺 CO/H2O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 简介:通过研究OCS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驱油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驱油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降到10-2~10-3mN/m数量级,说明OCS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适中的乳化性能.物理模型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注入0.3PV的OC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8.08%.

  • 标签: OCS驱油体系 油水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驱油效果 界面活性 原油采收率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制约深洼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因素较多,其中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主要因素。以营子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相的精细划分以及砂体的识别描述研究,形成了扇三角洲岩油气藏储层描述"五步法"技术,包括拓频处理识储层、地震响应明特征、地震相分析定区带、测井约束反演定目标、分频属性圈边界。勘探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建立不同类型砂体的地震波形识别模式及砂体横向接触关系,并可明确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的地震特征。利用该项技术预测了洼陷带岩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地震拓频处理 地震特征 地震波形分类 分频解释 营子街地区
  • 简介: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波阻抗反演资料,对砂体的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今后的精细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高精度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的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的地层岩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油藏形成、分布和富集的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强,明显受地层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物性变化不大等3种储层非均质模式;利用砂岩密度、砂体钻遇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储层宏观非均质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中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层序储层非均质弱,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到下降期储层非均质强。

  • 标签: 高分辨率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砂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油藏的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
  • 简介:大港探区断层发育,地质情况复杂。研究断块区的岩相古地理情况,对寻找隐蔽的非构造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歧口凹陷区特有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形成了大量的岩-地层圈闭。文中着眼于歧口凹陷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从岩圈闭的形成因素出发,以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区为实例,探讨了在岩-地层圈闭发育区获得高产井的可行

  • 标签: 岩相古地理 岩性圈闭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 简介: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 标签: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调整挖潜
  • 简介:八五期间,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承担了中国石化总公司下达的科技项目“中高档柴油机油的经济研究”,并于1995年12月22日在浙江湖州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的鉴定。该项研究包括对CC、CD的单级、多级和进口油在10种车型、64辆汽车上进行200多万公里的行车试验;在2台6135AZD发电机组上对CA、CC、CD的单级和多级油进行1万多小时的运行试验;在以6135ZC发动机为动力的1300t级的3个拖轮船队上对CA、CC、CD的单级和多级油进行6000多小时的作业试验;在2台

  • 标签: 中高档柴油机油 内燃机油 经济性研究 应用研究 发动机台架试验 石油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