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虚拟艺术形态是指在一定的虚拟环境中,在受众的参与行为中,通过”运动的图像”和数字信息的呈现与互动,以及多维度的感官刺激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并诱发受众独特的“在现场”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思甍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本片论文主要是从重复、特异、渐变、密集和速度等5个主要;式来研究虚拟形态。从而突出虚拟形态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总体来说,虚拟形态也是—种美学形态。
简介:采用原位拉伸扫描电镜试验对X100级管线钢的动态塑性形变行为进行观察,并运用EBSD微观取向分析技术对形变前后管体组织的取向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100级管线钢的微观组织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M/A岛组成。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针状铁素体首先发生形变,随着应变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形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粒状贝氏体发生形变。针状铁素体边界和贝氏体基体上的M/A组织钉扎位错使变形不易发生。由EBSD取向可知,晶体在发生形变后轧面的{110}晶面方向沿拉伸形变方向转动。由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到,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夹杂物成为微裂纹形核核心并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而扩展,最后连接,导致裂纹贯穿基体直至失效。
简介:研究了NaCl—MnO2改性沸石填料柱对水中Zn^2+的动态吸附性能。探讨了填料厚度、Zn^2+的初始质量浓度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MnO2改性沸石能有效去除水中的zn^2+,填料层增厚,穿透曲线上的穿透点向右移动,穿透时间延长;而流速、Zn^2+的初始浓度增大,穿透曲线上的穿透点向左移动,穿透时间缩短;用Thomas模型描述Zn^2+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滤速为4mL/min时改性沸石对Zn^2+的吸附动力学,相关系数为0.9994,平衡吸附容量为12.04mg/g。
简介:不饱和聚酯(UP)通过正确选择原材料和固化条件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抗冲击性能较低,使其一些应用受到限制。掺混能够增加网络结构柔性的改性剂可提高抗冲击性能。在UP网络结构中引入柔性的聚硅氧烷链段,象形成接枝共聚物一样,作为树脂和改性剂之间的低粘附性降至最低的一种方法,以便增加改性物的柔性。由于聚酯和聚硅氧烷是不互溶的混合物体系,在固化时,接枝共聚作用能够促进两聚合物问的相容性。所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自由基反应引入到树脂网络结构中,以及1,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中的氨基与GMA反应。硅氧烷(1,1,3,3-四甲基-1,3-二乙氧二硅氧烷)的加入可使聚有机硅氧烷网络增长,而加水可以保证固化期间水解和缩聚反应进行。使用此方法可改善改性物的柔性。采用动态机械分析方法评价了接枝共聚,并且通过悬臂梁式试验评价了纯UP和改性UP抗冲击性能。在较低的改性剂含量范围内,在不饱和聚酯链段内接枝柔性链段可有效地提高聚酯树脂的冲击性能。
简介:对托马斯·齐彭代尔的设计影响及价值进行分析和反思,重新认识托马斯·齐彭代尔的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强调中西方设计“边界之间’的无限可能和巨大价值,以期给当下设计原创更多的鼓励和空间。以国内外有关著作和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对托马斯·齐彭代尔相关的设计认识方式以及评价结论进行分析论证和比较研究。基于符号学和解构主义视角对托马斯·齐彭代尔设计价值的判断过分强调既有的文化边界,将其作品机械拆解为不同文化要素的拼凑和组装,从而漠视了托马斯·齐彭代尔设计创作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创新意义。值得被关注的是,在既有的文化边界基础上的再创作,探寻“边界之间”的无限可能性正是托马斯·齐彭代尔设计的价值所在,关注边界之间的价值,同时转变审视设计创新的认知方式,对当下设计探索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