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遗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成都的城市考古工作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居住遗址、作坊遗址、墓葬等扩大到城墙遗址、冶炼遗址和酿酒遗址等等,拓宽了考古学科研究的范围。其时代也从过去的汉代、唐代延伸到商周,甚至到史前时代。一些过去不被人们知晓的地下遗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如何将成都城市考古成果与名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简介:浚县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现仍存在众多的文化资源。本文对古城的建置和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提出了古城保护与利用统一共进的发展思路和理念。
简介:过去10年,我国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目前全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有规划的村落、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共有2000—3000座.比2005年减少了近一半。作为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村落的日渐消亡。让人扼腕。遍布在南粤大地上的广大农村承载着广府、潮汕、客家等丰富多彩的岭南特色文化。
简介:城南是南京历史积淀最深厚的老城区,也一直是规划重点保护的地区。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社会保护意识缺乏和保护措施不足等原因,保护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对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借鉴法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关建议。
简介:田野回望,在一个无论是这个国家地理的边缘,还是人文的边缘,回望核心、主流文化、主流话语。也就是说,在关顾和反思历史的同时,“从远处”、“在现场”获得一些有血有肉的冲击,回望核心,在这种来回、往复中获得一些验证和启发。由此,谈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以及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首先注意解读“被保护者”的真实世界,才有可能达成文化理解和选择有效保护方式。
简介:西北民族走廊是一个复数概念,由多条民族走廊组成。虽然在这些走廊之间存在自然地理与社会的界隔。但是它们之间具有很高的关联度。就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而言,祁连山游牧带把二者关联在一起。藏文化使它们内部的游牧与半游牧社会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明清时期的西北边疆治理模式促使两毫之间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之同这种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关联,为区域研究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同题。
简介:
简介:雀尾桥是用大量石牌坊构件及石碑等材料所修建的一座梁式石板桥,其二次利用的建筑石构件及石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类的散存建筑石构件和石碑在广大农村分布很多,但长期裸露在野外,遭受到自然或人为的损毁。在目前开展的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中要采取措施把这类文物妥善保护起来。
简介:2002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并开始实施。新法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基本方针,针对新形势下博物馆建设需要和馆藏文物管理现状,对馆藏文物一章做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内容由旧法的二条增至
简介:2000年,成都市新都区文管所在整理历年来抢救性发掘中出土的陶片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在三河镇马家山砖厂出土的一批陶片象是一组陶车马俑残片。经考古专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初步判断为一组陶车马俑残片,且损坏很严重,残存陶片数量很多。经多次邀请省内外文物修复保护专家共同研究,
简介:防水材料是在室外岩土文物保护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为了解常用防水材料应用于木材上的效果,使用全自动测色色差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对防水材料处理前后木材各项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包括颜色变化、接触角变化、毛细吸水、全浸吸水、霉菌实验、防水剂分布和对后续保护的影响。实验表明,各种防水材料处理后的木材都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其中,高浓度WD-10在各方面表现优良。在长期的潮湿环境下,木材仍然滋生霉菌,因此需要同时考虑使用防霉防腐剂和其他保护材料。防水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后续保护工作。
简介:博物馆是以文物为载体的文化场所。对文物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博物馆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科学的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物保护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
简介:位于崇信县锦屏镇的关村古堡,约建于清同治时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它是村民确保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理想防御避难场所。古堡设计构思奇特。选址得当;坐落的地势三面环沟,南面靠山;环形围墙和壕沟设计合理,门路奇异险要.防卫设计精密。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单体建筑技术,建筑群体紧密组合,空间布局协调有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址。
简介: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成千上万名学生纷纷罢课、抗议、游行、演讲。各地学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救国义勇军、看护训练班等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但此时的蒋介石政府却死抱着不抵抗主义,宣传“忍辱含愤”、“逆来顺受”的主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青年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各地学生推派代表结队赴南京请愿。
简介:引入文化线路的概念,尝试通过线性交通的联系,将城市中不同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历史遗迹有机联系起来,探索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策略。以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保护为例,通过挖掘抗战遗址,梳理抗战文化线路,以抗战文化线路的复兴为目标,从空间、文化、旅游、管理等四个维度初步探索了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的方法。
简介: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曾经辉煌的文明神秘地失落了这些万古绝响给人类留下了太多的惊叹和遗憾,也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警示和召唤: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现存的地球文明!
简介:根据江苏省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号公告,江苏省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近日通过了对《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审议,并于当日正式予以公布,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成都的城市考古发展与名城保护
浚县古城研究及其保护与发展构想
河源客家古村落现状及保护
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保护的回顾与反思——借鉴法国历史地段保护经验
田野回望:"非遗"保护与"被保护者"的真实世界——以东北渔猎、使鹿民为例
通道之间:西北民族走廊界隔中的连续——基于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发行文物保护彩票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一个途径
新野雀尾桥的价值及保护情况浅谈——兼谈散存建筑石构件及碑刻的保护
谈谈文物保护法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指导作用
东汉陶三轮马车保护与修复
防水材料在木材保护中的尝试
“文物保护”博物馆永恒的主题
崇信县关村古堡遗址的保护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宋庆龄保护与营救革命志士
文博报刊信息库--文物保护
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保护策略探索
文物保护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征稿启事
《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通过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