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到北京政府的统治,模式化的评价便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黑暗。然而,正是在北京政府统治的中期(1916-1921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各种学说、思潮竞相涌现,近代中国迎来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北京政府文化政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那么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就是一块封建专制文化政策的铁板?是否有顺应潮流的因素,从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呢?为了控制思想意识形态,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就掀起了复古尊孔运动,妄图用儒家的四维八德禁锢人们的思想。1912年9月,袁世凯政府发布《崇孔伦常文》,提倡人们遵循儒家礼教,尊崇孔子。19

  • 标签: 北京政府 文化政策 复古尊孔运动 通俗教育 袁世凯 新文化
  • 简介:本文为笔者遵循陈寅恪先生教诲之长编考异之法对先生所提出之蕃兵蕃将问题做一小注。该文探讨了唐太宗灵州之行的目的意义、河东用敕勒兵的模式并条列了史籍所载敕勒兵在唐前期的军事行动,指出自北魏至唐以来东北亚游牧民族波浪式向南迁徙为唐太宗幸灵州的大背景,唐太宗根据当时政治军事、民族迁徙形势制订了招徕敕勒部族为唐军事力量并分而制之的政策,唐前期大量使用敕勒部族参加唐军事行动,即此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

  • 标签: 军事政策 唐太宗敕勒 政治军事
  • 简介:60年代中、后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以往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世界战略难以再呈现良性运行态势。为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1969年1月上任的尼克松政府决定走调整、迂回之路——变往昔依据优势力量谋求世界霸权为通过推行“均势”外交实现美国一如既往的战略目标。尼克松尤其重视中国在全球均势中的作用,他把中国作为抗衡苏联的地缘政治砝码,积极促成美中和解的实现。从本质上说,“均势”政策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一种调动方式,尼克松意在通过利用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在交叉变位中牵引国际格局走势,实现美国一极独尊的霸业

  • 标签: 尼克松 均势 美中和解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之前,由于大多数非洲地区仍处于西欧殖民国家的统治之下,美国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主要以资源为中心。随着20世纪50年代欧亚冷战格局的形成以及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美国决策者开始重新评估非洲在其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非洲的自然资源在美国决策中的地位随之逐渐下降,而其战略利益与意识形态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非洲政策也开始逐渐摆脱以欧洲为中心的模式,转向把欧洲与非洲分开考虑的政策

  • 标签: 美国 非洲 艾森豪威尔 NSC6001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出现交流及融合之势。美国凭借其在全球范围中的经济扩张与霸权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法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由于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削弱,为保护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地位,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大力向世界出口和推广法国文化。法国电影业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对外推广法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笔者分析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标签: 法国文化政策 文化产业 法国电影业
  • 简介: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后,将归附的少数民族分为“内藩”和“外藩”两部分,对后者,清朝实行了与内地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的羁縻笼络政策,主要包括强调和保持中亚藩属各部与清朝的藩属关系;不设官置守,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不介入各部之间的纷争;实行贡赐性质的绢马贸易几个方面。在清初,这些政策加强了双方联系,维护了边疆安宁。但在清朝后期,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最终给沙皇俄国的侵略以可乘之机,换来了丧失疆土的恶果。

  • 标签: 清代 “外藩” 羁縻 民族政策
  • 简介:1927年中国“北伐”之际,日本田中义一组阁并兼任外相。面对中国巨变的政治形势,采取策略维护并扩大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是田中内阁最主要的外交任务。为此,田中一方面通过非正式外交的手段诱逼张作霖签订“满蒙五路协议”“东三省治安维持协议”“中日经济合作协议”,以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独占利益;一方面游说美国财团购买“满铁”社债,实现对美协调外交,形成与美国在“满蒙”利益捆绑的局面以应对“北伐”。虽然最终两条策略都失败了,但研究其推行的过程,可以帮助了解田中内阁时期,日本对“满蒙”政策的一个面相。

  • 标签: 北伐 田中义一 “满蒙”政策 “满铁”
  • 简介: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联政府短期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但由于南部邦联没有坚实雄厚的财政基础,又得不到外来有力的资金援助和支持,因此南部邦联财政政策并未实现既定目标,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南部邦联的民心涣散,最终加速了南部邦联的失败。

  • 标签: 美国内战 南部邦联 财政政策 战争努力
  • 简介:<正>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改策,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适合于我国的各个民族地区,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又必须考虑到各个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采取一些灵活的、特殊的政策。多民族边疆省是云南的基本特点,是云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云南民族地区 特殊政策 各民族 中国共产党 云南边疆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是冷战的高峰期,也是美国插手西藏事务的关键期。美国高层及其重要情报机构都积极卷入到这一活动当中。本文以时间为序,系统阐述了50年代美国的西藏政策的重要变化及其国务院、中情局在西藏的秘密行动。这一时期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行动直接导致了达赖出逃国外,并使美国由幕后走向前台,利用联合国公开插手西藏问题。

  • 标签: 中美关系 西藏政策 中情局 秘密行动
  • 简介: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长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但是。毛泽东早就说过,“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而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此目的”。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许多城市相继获得解放,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做好城市工作,已经突出地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 标签: 城市工作 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 革命 目的 胜利
  • 简介:在一书的序言中,戴维·莱姆伯顿特别提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自己需要系统阐述关于‘中国的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是如何制定的'这样一本书."该书的出版使莱姆伯顿梦想成真,其圆满成功得益于下述三个因素:首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政策程序已达到了可以被评述及分析的成熟程度.改革时代的机构最早可在多克·巴涅特(DoakBarnett)的(1985)一书中瞥见,然而这些机构当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至于巴涅特该书的中文译本被用作北京外交学院的教材.其次,莱姆伯顿能够依赖一些专家,他们几乎代表了一代在广泛领域内与中国有紧密相互影响的美国人.同时他还可以利用对机构和程序的内部运转富有经验的中国学者.最后,史密斯·理查德基金会及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慷慨援助使该项目得以展开,通过数次工作会议的调整,该书变成了一件协调的杰作,而非若通常意义上的针对一个总方向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一组论文.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书将成为理解中国对外政策机制的要旨.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家安全政策 十年 首先 时代 制定
  • 简介:2005年法国骚乱凸显了法国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治理危机,作为其移民政策的共和模式亦受到广泛质疑。本文以2005年法国骚乱为切入点,研究法国政府在2005年法国骚乱这一少数族裔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做了哪些政策调整,以及这些调整能否有效地应对2005年骚乱凸显的问题。2005年法国骚乱后的法国移民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对外的入境与入籍政策上进一步收紧,在对内的移民社会融入政策上注重从移民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但总体而言,新政策虽有局部微调,但本质不变且还有加强,技术层面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价值层面上的变革。

  • 标签: 2005年法国骚乱 移民政策 共和模式 移民控制政策 移民社会融入政策
  • 简介:钓鱼岛争端是困扰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日本顽固坚持其固有立场,借助美国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不断制造事端,使钓鱼岛争端不断升温,严重干扰了中日正常的经贸、人员往来,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特别是2012年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使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冰点。

  • 标签: "国有化" 钓鱼岛 中日关系 钓鱼岛争端
  • 简介:国内外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投入。区域政策是为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资源空间配置,调整地区间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对某一特定地区实施的特殊政策。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政策投入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中国 地方经济 宏观政策
  • 简介:200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50年前的这一场战争对于战后的中国、美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国际形势,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共党史、新中国外交史、战后中美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朝鲜停战,尤其是苏、中、朝方面

  • 标签: 国际关系史 中美关系史 中苏关系史 政策方针 朝鲜战争 中共党史
  • 简介:利用全球性国际组织谋求美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是美国筹划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动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谈判和建立过程中,美国发挥了政策设计、议程引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但在主导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美国却无法控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转,更无法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进美国国际文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工具。

  • 标签: 美国 对外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