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前互联网世界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医疗方面使得传统的就医模式发生了改变,不仅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让病人与医生交流,甚至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医疗卫生资源。医院也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脚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优化了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减少了医院的开销和成本。具体怎样使用“互联网+”技术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区域麻醉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的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患儿7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6)。实验组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方案,对照组采取氯胺酮方案。分析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比较氯胺酮用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睁眼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的氯胺酮用量为(65.71±8.54)ug,比对照组的(154.29±23.14)ug少,P<0.05。结论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方案,可显著提高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促进术后清醒。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部位在盆腔/骶尾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随访远期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治的原发于盆腔或骶尾部NB患儿16例(男8例,女8例)的初诊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患儿术后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位诊断年龄23.0(5.7~102.0)月龄,6例(37.5%)≤12个月。患儿均进行了化疗,中位化疗疗程6(1~8)个疗程;1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完全切除12例,占80%,手术方式以经腹为主(86.7%,13/16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3.5(8~136)个月,3例(18.8%)患儿术后骶骨缺如,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5年总生存(OS)率100%。结论单中心总结显示,盆腔和骶尾部区域NB患儿生存率高。肿瘤完全切除联合化疗治疗是有效的措施。术后永久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见。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特色鲜明,慢性病负担沉重,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简介:摘要作为构建我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工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医疗资源整合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横向扩容和纵向下沉双重资源整合属性进行阐述,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自主导的两条建设路径及工作进展,梳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构建协同体系、深化合作模式、增强主体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应坚持主导地位,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要分别承担起建设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和承接配合的主体责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患儿,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使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观察组行腹部手术患儿的麻醉使用量、唤醒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部手术患者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麻醉剂用量和缩短唤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