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应用在涂阴肺结核患者复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展开试验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3年6月,以此期间接收的80例复发性涂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为实验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患者复治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但是实验组更加显著,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发生并发症,但是差异性较大(P<0.05),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为5.00%<27.50%。结论:复治涂阴肺结核患者中将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其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通过合用中药涂擦及蜡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中药涂擦护理与蜡疗护理。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观察组93.10%,对照组72.41%,P<0.05;护理前2组VAS、JOA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患者合用中药涂擦及蜡疗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提升腰椎功能,并促进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涂阴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结核科自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因疑似涂阴结核病而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检查的患者,分析T-SPOT.TB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最终临床诊断结核病的共69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患者40例。T-SPOT.TB有反应性64例,T-SPOT.TB无反应性33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诊断涂阴结核病患者的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86.8%,灵敏度92.8%,特异度82.5%,准确度89%。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诊断涂阴结核病患者时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采取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痰涂片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结果在痰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上,对照组分别为72.0%、74.0%,对照组分别为94.0%、92.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空洞闭合率上,对照组为64.0%,观察组为84.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显著,即可促进病灶吸收、空洞闭合,且可促进痰涂片转阴,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6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地分为参照组(34例)与治疗组(3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疗方案(3HRZE/6HRE)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添加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痰结核菌转阴率与病灶吸收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痰结核菌转阴率(94.12%)高于参照组(76.47%);治疗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97.06%)高于参照组(79.4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疗方案中添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涂阳转阴和病灶吸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8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于2016年03月--2017年03月间收治,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划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为42例。常规组患者应用标准化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之上,为研究组应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予以进一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研究组高于常规组(92.86%VS73.8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痰菌转阴率,发现研究组高于常规组(95.24%VS80.9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研究组低于常规组7.14%VS19.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予以进一步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痰菌转阴率,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4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采取板式组合药治疗)和观察21例(采取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95.23%),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6(76.1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痰结核菌阴转率较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21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检查其生命指标,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情况下分别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A组应用FDC-4联,2HRZE/4HR,B组应用FDC-3联,2HRZE/4HR,C组应用异烟、利福喷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乙胺丁醇胶囊);采取我院为不能耐受固定复合制剂的患者而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根据病症变化、恢复效果、生命指标等,统计分析其治疗有效性。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8%,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42%,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可灵活用药,减少漏服错服的不良现象,提改善治疗疗效,为现代医学治疗抗结核药品供应与管理带来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草分枝杆菌协同化疗药物治疗涂阳结核病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对2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草分枝杆菌加化疗组(治疗组)100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方案,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胺、力克菲痰、左氧氟沙星。对照组除不用草分枝杆菌外,其他药物的用法、剂量、疗程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同时服用保肝药物预防肝脏损害。结果本次观察结果为草分枝杆菌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7%,病灶吸收好转率97%,临床治愈率96%,对照组痰菌阴转率75%,病灶吸收好转率81%,临床治愈率81%。两组以上各项指标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的治疗在化学疗法的基础上与免疫疗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案是可行的。在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中,草分枝杆菌加化疗方案优于单纯化疗方案。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彝药制剂“活血止痛酊”涂擦膝关节,同时配合TDP照射治疗护理膝骨关节炎病人,观察其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改善和临床疗效情况;提出并实施有专科特点的涂擦法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方法选择80例肝肾亏虚、痰淤交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以中医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配合TD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涂擦彝药制剂“活血止痛酊”。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血止痛酊”涂擦加TDP照射治疗肝肾亏虚、痰淤交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了我地区民族药外治疗法优势。该法操作简单,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流动务工群体结核病发现治疗管理措施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2008年外出、外来、本地务工结核病发现治疗管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记流动务工人员涂阳肺结核396例,外出务工占82.83%,外来务工占9.34%,本地务工占7.83%;男性占61.11%,女性占38.89%;15岁年龄组段占55.05%,25岁年龄组段占38.64%,35岁年龄组段占6.78%;务工地被发现占11.62%,户籍地被发现占88.38%;发现来源外出、外来、本地分别为,就诊37.1%、10.81%、45.16%;转诊36.28%、40.54%、45.16%;因症推荐25.91%、48.65%、9.68%;其它0.61%、0、0;初复治治愈率分别93.1%、89.5%。结论1.加强企业、农村流动务工人员结核病健康促进宣传教育和入户宣传单发放,可以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利用县、乡、村就业服务机构,发放结核宣传单,交待有结核可疑症状及时返乡就诊效果明显。3.外出务工患者辞工回家治疗,外来务工患者由企业志愿者督导治疗管理,有利于及时反馈病人服药和疗效信息,提高规则服药率。4.流动务工群体加强心理干预措施,改变就医行为,降低病例丢失。5.强化期每周电话督导一次,继续期每月督导一次,及时掌握病人信息资料,有利于提高疗效,防止耐药病例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降低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性分析报告,统计相应数据。结果在全年1741例微生物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400例微生物培养阳性的标本。其中,160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阳性,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例数为75例。对多重耐药菌株在微生物培养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后发现,ICU的检出率高于内科、外科以及儿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于耐药菌株的检测和发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