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形成湿包的各种原因及改进措施,降低灭菌包湿包率,从环节上控制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对我院2017年9-12月份及2018年1-3月份的湿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组对比,比较两组湿包率、原因,拟定改进对策。结果通过对造成湿包的装载因素、蒸汽质量等原因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结果湿包率下降了0.23%,下降率达到62.2%。极大的减少了湿包的发生,保障了器械、物品外包装的屏障作用,从环节上阻断了外界微生物通过潮湿的“液体通路”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1。结论通过对湿包原因的环节质量控制,降低湿包率,提高脉动真空灭菌工作效率,保障器械供应的高效性、及时性,阻断了灭菌包二次污染途径,保障了患者诊疗过程安全,并有效控制人力、耗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评价其实用价值。方法从多环节入手对灭菌过程和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物品的安全使用。结果通过对100次的灭菌过程监测,有四件因物品摆放重叠包外指示胶带不合格,其余全部合格。结论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监测和质量控制,为手术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1,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流程对手术器械灭菌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的手术室外来器械来分析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的灭菌标准符合率、患者伤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器械符合率是100%,对照组是87%,两组的手术器械符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是92.6%,对照组的甲级愈合率是77.1%,两组甲级愈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无伤口感染病例,对照组有9例,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外来手术灭菌流程能够让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提升,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临床中患者能够更快愈合,提升手术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实际灭菌效果,以及在灭菌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用临床常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本次研究的指示菌,并借助常规不锈钢针作为检测载体,将临床检测中最为常见耐药菌定位代表菌,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对硅胶管、腹腔镜器械、金属器械等进行灭菌过程中,该技术均能达到灭菌合格标准。而在粉剂、水剂、棉织品以及纸质品灭菌中均无法达到临床灭菌标准。且该技术灭菌效果主要体现在杀灭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层面。结论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受物品干燥程度以及有机物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类型嗜热脂肪杆菌对于该灭菌技术的抵抗力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湿包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科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灭菌包 120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灭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湿包相关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方法实际效果。结果 对照组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一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员的素质,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湿包数量,提高蒸汽灭菌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过氧化氢灭菌在灭菌工作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术后手术器械用具共83份,按序号做好标记后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41件,实验B组42件。实验A组器械应用传统的灭菌方式,即戊二醛。实验B组器械则应用过氧化氢灭菌方式。结果:与实验A组相比较,实验B组器械用具的灭菌合格状况明显更好,其医务人员在灭菌中出现危险事件的几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对术后器械进行灭菌处理的过程中应用过氧化氢,能够行之有效的提升器械用具的灭菌合格率,减少医务人员在实施灭菌工作中出现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强化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的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方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消毒供应室2022年10月—2023年9月100例手术器械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22年10月-2023年9月100例手术器械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疗器械发放差错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满意度高于管理前,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式运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可降低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感染率,提升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清洗前不同预清洗方法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改变。方法 自我院2019年3月-2019年9月选择98条需清洗消毒的软式内镜,根据不同的预清洗方法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清洗流程与简化清洗流程,对其清洗消毒效果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常态组消毒流程的时间多于科研组,成本低于科研组,消毒合格率63.27%低于科研组的消毒合格率97.96%,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软式内镜的血液残留检测结果相近,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常态组蛋白残留检测结果明显高于科研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简化清洗流程的方式相比常规清洗流程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明显提升,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情况、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污染的眼科显微器械12 000件,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均分为A、B、C组,每组4 000件器械。A组选取减压沸腾式清洗,B组选取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C组选取手工加超声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法测试评价清洗效果;清洗剂残留通过检测清洗前后纯水中电导率变化进行监测,同时记录3组器械处理所需时间用于清洗效率的评价。结果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3组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ATP检测法和目测法检测清洗合格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9.88%,B组分别为100.00%和99.80%,C组分别为95.00%和97.80%,A组和B组的清洗质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P<0.01)。清洗效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每500件器械耗时(86.04±6.60)min,B组为(147.36±14.60)min,C组为(241.50±22.41)min。A组耗时短于B、C组,B组耗时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但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可以有效保证清洗质量。与此同时,减压沸腾式清洗相比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耗时更短,效率更高。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复用阴窥的有效清洗方法,建立标准化管理流程,加强质量环节管理,确保妇科复用阴窥的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同质污染的复用阴窥120个,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0个。A组:人工刷洗一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一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一清洗消毒机清洗;C组:人工刷洗一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直接用清洗消毒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A…BCD四组妇科复用阴窥目测法合格率依次为100%、93.33%、83.33%、66.67%,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依100%、86.67%、80.00%、56.67%。结论妇科复用阴窥的最佳清洗方法是先手工清洗,然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再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按标准流程清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自各科室收取的900件手术止血钳纳入本次研究,分为对照组(450件)与实验组(450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实验组采用碱性含酶清洗剂进行清洗。评估两组清洗合格率。结果光源放大镜检查法、残留蛋白检测法结果提示两组清洗合格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下实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8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与酶清洗剂联合清洗手术器械效果更佳,清洗合格率更高,可有效去除器械表面残留的各类油脂以及蛋白质等污染物,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