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进行转化治疗,使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或其他局部治疗达到R0切除或无疾病状态。RAS/BRAF基因野生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选择更佳;RAS/BRAF基因野生型右半结肠癌患者、RAS或BRAF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相对复杂些。对于年轻、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应首选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联合贝伐珠单抗,FOLF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FOLFIRI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作为次选方案。转化治疗过程中通常要求多学科团队每2个月评估1次疗效,一旦判断转化成功,即安排落实后续手术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肛肠手术后,患者发生直肠出血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对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 探究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中,我院收入的 300 例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手术方案,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因素,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 本次研究中,行肛瘘切开手术 129 例,其中出血例数 19 例 ;经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 85 例,出血 31 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 51 例,出血 9 例;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手术 16 例,出血 3 例;共计出血率为 67 ( 22.33% )例;所有患者中术后平均出血量为( 121.41±25.8 ) ml 。术后直肠出血发生率最高的手术为经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发生率为 36.47% 。 结论: 不同的肛肠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出血可能性,医务人员应当明确患者的出血因素以及规律,并针对患者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直肠出血的可能性,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愈后恢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因肿瘤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使得治疗难度增大,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直肠癌骶前复发诊疗的不断完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创新,已形成了经多学科综合小组评估患者诊疗方案和以根治性手术为中心的直肠癌骶前复发综合治疗策略。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纯骶骨切除术及腹骶联合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常用术式;此外,其他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术式还包括局限性骶骨切除术,但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骶前复发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体现。综上述,直肠癌骶前复发的外科治疗已从早期的单一追求根治手术目标,到如今在实现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强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个体化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直肠癌骶前复发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骶前区域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骨前方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直肠癌骶前复发因肿瘤累及骶前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治疗难度较大。当前关于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治疗策略、手术方法等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流程。本共识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临床医生对于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认识,以期规范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本共识围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活检)和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以及随访和预后共提出17条直肠癌骶前复发诊疗相关的推荐意见。重点强调,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讨论评估后进行外科根治性手术干预,是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核心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解剖学特点而制定。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于宫颈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对中药制剂的 价值展开研讨。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对象为 80 例本院在过去 2 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中低位直肠癌骨盆CT扫描图像数据,探讨影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术难易程度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在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薄层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图像上测得10项骨盆因素数据。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以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作为评价手术难易程度的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骨盆相关数据对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0.8±74.8)min;术中失血量为50 mL(5~4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45)天;术后并发症14例(15.2%),其中吻合口漏3例,肠梗阻4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尿瘘1例,肠系膜淋巴管瘘1例,腹壁切口疝1例,造口旁疝1例。10项骨盆数据中9项具有性别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时间与骶尾间距(P=0.027)、坐骨棘径(P=0.044)存在相关性,术后住院时间与中骨盆前后径(P=0.007)、出口前后径(P=0.020)存在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骶尾间距(P=0.020)是延长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中骨盆前后径(OR=0.406,P=0.019)、长耻骨联合上下径(OR=3.432,P=0.038)是术后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与骨盆或相关临床数据无关。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骶尾间距长、耻骨联合上下径长、中骨盆前后径短者,行腹腔镜前切除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全面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骨盆因素可作为手术难度的评价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的口腔溃疡患者93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牛黄上清胶囊对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疼痛指数、溃疡愈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及溃疡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0.73±0.12)分比(2.19±0.54)分、(3.27±0.96)d比(6.41±1.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0.14±0.03)μg/L比(0.97±0.08)μg/L、(72.26±8.61)ng/ml比(87.75±8.73)ng/ml、(53.38±12.34)ng/L比(65.35±12.46)ng/L、(9.65±3.55)pg/ml比(12.65±3.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口腔溃疡患者提供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可有效缩短愈合时间,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因子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弹性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7例,均于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并进行根治性手术。所有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行经直肠腔内超声(ERUS)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ERUS及SWE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ERUS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59.6%(34/57)。ERUS判断肿瘤局限于肠壁(T0~T2)的准确性为39.3%(11/28)。46.2%(6/13)的ypT0期患者被过高分期。放化疗前后,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平均值分别为(103.27±29.23)kPa、(49.91±32.67)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6,P<0.001)。新辅助治疗后病理T分期越高,Emax平均值随之升高。以放化疗后病灶Emax构建ROC曲线,选取58 kPa作为最佳诊断临界点时,诊断放化疗后残余病变局限于肠壁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2%、86.4%、78.9%;以43 kPa为最佳诊断临界点,诊断ypT0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4.6%、89.7%,均较ERUS有改善,说明SWE可提高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结论经直肠腔内SWE可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的准确性,可丰富现有影像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术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