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B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对并发症及生存率.方法选取ⅢB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的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46.9%、28.1%;对照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6%、16.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B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并发症;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3-01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有1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均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研究A组单独实施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研究B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研究A、B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35.48%、研究A组35.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期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且放化疗治疗没有效果,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每次250mg,1日一次,服用一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服药一个月后,有效10例(33.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5例(16.67%),恶心2例(6.67%),皮疹3例(10.00%),皮肤干燥1例(3.33%)。结论采取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治疗的效果较好,引发的毒副反应较少,且患者大多数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1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喋呤药物肌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平均值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8.9%,对照组治愈率71.4%,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11.1%,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非破裂型宫外孕患者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临床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结转移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7%和1.87%)。直径≤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无淋巴结转移、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淋巴结转移明显低于实性结节(0、1.18%、4.92%)。第11组淋巴结转移与纵隔淋巴结转移(2、3、4、6组)有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结转移与结节的实性成分呈正相关(P=0.024),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大小、位置及肿瘤类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结与2、3、4和6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4),Kappa值8.406。结论对于纯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不清扫纵隔淋巴结或仅行N1淋巴结采样。对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手术医师可根据术中11组淋巴结冰冻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若有转移,则可相对积极,清扫范围适当扩大;如无11组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减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褪黑素预处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组)、NAFLD组、NAFLD+肝缺血再灌注组(NAFLD+HIR组)和NAFLD+肝缺血再灌注+褪黑素预处理组(NAFLD+HIR+MT组)。NAFLD组、NAFLD+HIR组及NAFLD+HIR+MT组连续8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含10%糖、10%脂肪),其余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自由饮水。NAFLD+HIR+MT组造模前连续2周每天予以褪黑素10 mg/kg灌胃预处理。采用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20 min后开放5 min,再次夹闭2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时收集下腔静脉血标本和肝组织,检测血清胰岛素、血糖、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ALT、AST和铁蛋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ROS、SOD和Fe2+的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NAFLD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肝组织ROS和Fe2+水平升高,GSH-Px和SOD水平降低,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P<0.05);与NAFLD组相比,NAFLD+HIR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ROS和Fe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P<0.05);与NAFLD+HIR组相比,NAFLD+HIR+MT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肝组织ROS和Fe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下调,Nrf2和GPX4表达上调(P<0.05)。结论褪黑素预处理可减轻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铁死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液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手术围术期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全麻下胃癌切除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C组(高氧液组)与O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管理均一致,其中C组采用高氧液10ml/kg在麻醉诱导前30-40min输注完毕;对照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在术后3天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CK-MB、hs-CRP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cTnI、CK-MB、hs-CRP较术前水平都显著升高,高氧液预处理组在术后24h血清cTnI水平、CK-MB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高氧液预处理组术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清cTnI、CK-MB、hs-CRP的水平,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全部1105例研究对象CNB诊断均为非恶性,其中477例接受了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余628例定期乳腺超声或/和X线摄影随访,在9~65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乳腺癌发生。在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CNB诊断高危(59例)和良性病变组(418例)分别有7例(11.9%)和2例(0.5%)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高危病变组患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病变组的28.0倍(OR=28.0,95%CI:5.7~134.0,P=0.000)。CNB诊断为良性且行手术切除的418例中,临床初诊与CNB诊断不符的患者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6%(2/56),高于临床初诊与CNB诊断相符者的0(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乳腺病变CNB诊断非恶性病例中,除少数高危病变及临床初诊与病理不符者需手术切除外,大多数良性病变采用定期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可能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