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临床作用。方法以动物实验,选择68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把6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17只。四组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间段给予营养,观察四组大鼠的肠黏膜形态学变化。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营养时机,把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延时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发病第2d、第10d的评分,并发症情况及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对于重症急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观察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和身体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18例,均于术后12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白蛋白含量与术前差异明显(P<005);2周后,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腹胀、腹泻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改善,未出现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糖异常。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性高,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鲁比前列酮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3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2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应用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在治疗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118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进行分析,其中无痛肠镜组57例,普通肠镜组61例。无痛肠镜组在普通肠镜基础上静脉注射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的息肉的切除率,肠镜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无痛肠镜组全部顺利完成检查,且息肉切除率达到100%,同时,无痛肠镜的操作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整体效果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切除结肠息肉,无痛肠镜的痛苦更小,手术更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46例普外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然后再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营养指标等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4.3%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4.8%,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有助于普外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得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8例行预防性T形肠造口术病人的观察及术后回访,总结了该新治疗方法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28例急性肠梗阻及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性T形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给予健康宣教、造口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2天。1例回肠造口行临时性缝合闭合后粪便自造口漏出,经凡士林纱布覆盖压迫后痊愈。1例出现轻度造口周围皮炎,经造口治疗师及时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对急性肠梗阻及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性T形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