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双胎妊娠正常孕妇25例(对照组),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双胎妊娠正常孕妇;羊膜腔感染、脐带脱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感染、死亡等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照组双胎妊娠正常孕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预防新生儿不良事件,可参考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双胎妊娠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为双胎妊娠发育异常胎儿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异常双胎病例。结果:①21例异常双胎妊娠中,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11例,胎死宫内3例,胸腹部发育异常4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3例,随访表明产前诊断符合率100%;②21例孕妇中,DCDA孕妇有8例,占38.1%,MCDA孕妇有8例,占38.1%,MCMA孕妇有5例,占2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CDA并发症以双胎输血综合征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受孕、试管婴儿及促排卵受孕三种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再分娩的患者共计400例,根据受孕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受孕组、试管婴儿组和促排卵受孕组,人数分别是152人、125人、123人。收集孕产妇的相关信息,统计孕产妇出现的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试管婴儿组更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和促排卵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相比,试管婴儿组和促排卵受孕组更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现窒息、黄疸等疾病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辅助生育技术给不孕不育人群带来效果显著,但也需要注意出现的妊娠并发症,加强对孕产期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双胎妊娠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双胎妊娠治疗的6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情、年龄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孕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孕期焦虑情绪。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孕妇焦虑情绪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产妇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母婴的并发症情况,改善孕妇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p57染色和短串联重复(STR)基因分型,探讨具有复杂遗传学特征的双胎妊娠的分子病理诊断思路。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织形态学特征提示葡萄胎的双胎妊娠10例患者资料,采用EnVision法行p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STR基因分型。结果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7例为接受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受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例患者的绒毛组织呈"绒毛异质性"p57染色模式,经STR分型确认为伴有完全性葡萄胎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患者确诊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5例患者的绒毛组织呈p57一致阳性,但STR分型结果为多倍体,提示为双胎妊娠,其中4例在≥40%的基因座显示过量的父源性基因,不能排除伴有部分性葡萄胎。另1例患者所有基因座均显示母源性基因占优势,符合不伴葡萄胎的双胎妊娠。2例p57染色同时表现为"绒毛异质性"和"细胞异质性"的患者,STR分型提示为伴有父源/双亲嵌合体的双胎妊娠。结论正确评估p57染色模式和准确解读STR基因分型结果,可以协助病理医师对具有复杂遗传学特征的双胎妊娠作出明确诊断或满足临床分流策略的倾向性诊断,协助临床制定随访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DCTA三胎妊娠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单纯以减少胎儿数目为目的进行分组,分为期待妊娠组(27例)和选择性减胎组(30例),进一步将选择性减胎组根据不同减胎方式分为保留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组、保留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组以及保留单胎组3个亚组。比较期待妊娠组以及选择性减胎组3个亚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减胎组分娩孕周为(34.5±5.7)周、足月产率为53%(16/30),分别高于期待妊娠组的(29.9±6.0)周、7%(2/27);选择性减胎组流产率为10%(3/30),低于期待妊娠组的33%(9/2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性减胎组的孕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也显著低于期待妊娠组(P<0.05)。选择性减胎组中,保留MCDA双胎组(6例)、保留DCDA双胎组(13例)、保留单胎组(11例)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4.3)、(33.0±6.3)、(37.4±4.7)周,流产率分别为1/6、1/13、1/11,早产率分别为4/6、7/13、0/11,足月产率分别为1/6、5/13、10/11,至少一胎儿存活率分别为5/6、12/13、10/11,NICU入住率分别为6/8、9/18、0/10。保留单胎组足月产率最高,NICU入住率最低,分别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留DCDA双胎组比期待妊娠组的足月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TA三胎妊娠风险高,早期减去MCDA双胎保留单胎的足月产率最高、新生儿结局最佳。对于希望保留双胎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充分告知风险,可考虑减去MCDA中的一胎,保留DCDA双胎继续妊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受孕方式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妊娠母婴结局差异。方法:本次收集了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行 IVF/ICSI -ET助孕及自然受孕获得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妊娠的 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受孕方式记录为两组,分别为 IVF-ET助孕组( n=60)和自然受孕组( n=20)。对所有产妇的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IVF /ICSI -ET助孕组较自然受孕组来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妊娠结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结局事件发生,但总体来说组间差异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较于自然受孕产妇来说, IVF-ET助孕产妇在妊娠结局上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可能与接受 IVF/ICSI-ET助孕产妇自身年龄较大有关,故而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孕期保健,以保证产妇的正常分娩。
简介:摘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AFLP) 是涉及多个医学领域的危重症疾病, 其发病率较低, 但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 母婴病死率较高,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 000~1/16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