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采取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的价值。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86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86颗患牙。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牙周牙髓治疗,研究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82±5.05)ng/L、(0.95±0.12)ng/L]低于对照组[(19.03±5.11)ng/L、(1.06±0.19)ng/L](均P<0.05);研究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5.18±0.55)mm、(5.46±0.49)mm、(2.62±0.75)mm]低于对照组[(5.51±0.51)mm、(5.81±0.55)mm、(3.03±0.82)mm](均P<0.05);研究组探诊出血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P<0.05);研究组牙齿松动度评分[(0.58±0.13)分]低于对照组[(0.72±0.24)分](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中应用牙周牙髓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指标,增强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超声雾化技术对外周型肺癌患者的TBLB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02月至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CT及临床特点,加强对pNT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6例腹膜后pN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B)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8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3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pNT不同亚型的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32例单发,4例多发,29例位于肾上腺,7例位于脊柱旁,肿瘤长径21.6~98.5 mm。NB与GNB形态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可伴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GN形态规则,密度较均匀。3种亚型钙化均多见。增强扫描NB与GNB强化特点相近,GN强化较前两者均匀。肿瘤分期L1期4例,L2期22例,M期10例;36例患儿临床实施手术、化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术后NB短期预后要差于GNB及GN。结论儿童腹膜后pNT好发于肾上腺,多为伴钙化的单发病灶,肿瘤大小对良恶性判断可能无提示意义。NB与GNB为恶性肿瘤,两者影像学表现有较多重叠之处,NB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于GNB,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GN为良性肿瘤,术后不易复发,预后良好。在治疗前可采用国际NB危险因素组织分期系统尝试对肿瘤进行分期,有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瘢痕形成,又称为组织纤维化,是身体大多数器官病理损伤后一种常见反应。涉及细胞群体:骨髓来源的循环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常驻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细胞(周细胞)。其中周细胞是一种血管壁细胞,位于微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基底膜侧,在血管生成、维持血脑屏障、调节毛细血管功能、介导免疫细胞进入大脑和组织修复、纤维化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周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瘢痕形成。该文综述了脊髓损伤、癫痫、创伤性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瘢痕形成过程,重点强调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周细胞参与瘢痕形成调节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肠道PEComa病例的资料,光镜下观察HE、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肠道黏膜下层和肌层,界限较清,细胞呈上皮样或胖梭形,2例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巢状,1例排列成显著的腺泡状,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厚壁血管向外周呈放射状排列。灶性肿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未见坏死,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组织不同程度表达平滑肌及黑色素源性免疫标志物,其中1例肿瘤组织表达TFE3并经FISH检测证实有TFE3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肠道的PEComa罕见,需与多种肿瘤鉴别,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特征可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经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整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34例将纳入至对照组,其余34例将接受舒适护理,并纳入至实验组,对比不同护理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 此次疗效将通过疼痛评分与术后应激反应进行判定,评定标准以p值小于0.05为准,此次所观察的两项指标,在护理前的判定结果均为p值大于0.05,而在护理后的判定结果中,则显示p值小于0.05,这说明护理前的结果对比无差异性,而护理后的对比结果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肾周脂肪粘连的评估方法。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41例肾癌患者,其中肾周脂肪粘连者50例,非肾周脂肪粘连者91例。回顾性分析肾癌患者肾周脂肪粘连的影响因素。结果141例肾癌患者肾周脂肪粘连的发生率为35.3%(50/141),其中梅奥粘连风险(MAP)评分4分者占71.8%(28/39),5分者占82.4%(14/17)。肾周脂肪粘连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肿瘤长径与非肾周脂肪粘连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体质指数、高MAP评分是肾周脂肪粘连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AP评分高的肥胖男性肾癌患者更易出现肾周脂肪粘连,MAP评分可用于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前评估肾周脂肪粘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