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观察患者的心肌桥-冠状动脉深度和狭窄程度情况,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的关系。结果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心肌桥的桥段、桥前段与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是3.3%、30%、3.3%。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对6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可以将患者心肌桥部分、长度与冠状动脉管腔情况显示出来,有效对心肌桥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硬化易发部分在桥前段,壁冠动脉和桥后段很少会累及。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原理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测量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顺序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有创FFR测量的患者共计130例(159支冠状动脉血管),对CCTA图像进行病变狭窄程度主观评价,并采用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进行无创FFR测量。以有创FFR结果为参照,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CT-FFR的诊断一致性。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结果及CCTA管腔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依据患者心率分为>65次/min和≤65次/min两组,评价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的诊断效能。采用χ2 检验及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及心率间的诊断效能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诊断准确度的影响。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方法的测量平均差值为-0.01(-0.11~0.10)。与有创FFR结果对照,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2.4%,特异度82.1%,阳性预测值87.6%,阴性预测值88.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与根据CCTA图像评价的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相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FFR测量方法在不同心率组间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对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基于示踪动力学的CT-FFR测量方法可快速完成基于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CCTA图像的无创FFR值测量,在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病变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在较快心率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其诊断准确度未受到心率、图像层厚、图像强化程度及噪声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治疗,实验组术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组织因子为(215.3±74.6)n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为(184.6±29.9)%,与对照组的(398.6±88.6)ng/L、(293.3±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心肌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18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2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NT-IGFBP-4浓度。随访3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的血浆中NT-IGF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TEMI、NSTEMI、UAP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75)。NT-IGFBP-4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08~0.797, P=0.009),但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P=0.950)。结论血浆NT-IGFBP-4可作为判断ACS短期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片段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入选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以SCA为对照,对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选取77例患者1001个节段进行评价。SCA显示正常673段,轻度狭窄137段,中度狭窄67段,重度狭窄213段,闭塞1段;CTA检查正常719段,轻度为108段,中度54段,重度119段,闭塞1段;以SCA为金标准,CTA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为93.3%;CTA检查与SCA检查诊断闭塞、重度、中度三种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正常和轻度两种狭窄程度方面,则诊断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便于操作、患者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64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 标签: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治的156例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之后再采用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两次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检查结果不具备可比性,P>0.05,并且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灵敏度为90.46%,特异度为91.74%,阳性预测值为88.65%,阴性预测值为92.34%。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时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操作方便,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Objective):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病变复杂性与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再狭窄和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 (Methods):本研究纳入86例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病变较轻组和病变较重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通过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结果 (Results):病变较重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9%,再狭窄率为28%,死亡率为12%,显著高于病变较轻组的相应数据(p<0.05)。统计分析显示病变复杂性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结论 (Conclusions):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病变复杂的患者术后应接受更密切的监控和个性化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PCI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总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5±0.1186)mmvs.(0.8936±0.1331)mmvs.(1.0389±0.141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4±0.1415)mmvs.(0.9906±0.144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6±0.1443)mmvs.(1.0317±0.1496)mm,P>0.05].结论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介入治疗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1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对21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中有5例次经桡动脉途径失败改经股动脉途径获得成功,术中发生心室颤动3例,拔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2例,围手术期前臂血肿5例,未发生桡动脉闭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介入治疗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在围手术期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加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53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成访视组106例、对照组47例;访视组与对照组均在病房行常规护理,访视组行术前访视,观察术前心率、血压、焦虑评分及术中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变化及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降低生理和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术前访视 应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去顶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动脉异常起源(AAOCA)壁内走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4月15例AAOCA患者的资料总结,其中2例因无明显症状及SCD高危因素而未行手术治疗,最终13例行去顶手术治疗的AAOCA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分析术后近中期结果。结果全组患者(16.3±8.2)岁(7~35岁),术前评估均为壁内走行解剖异常,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的患者8例(61.5%),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5例(38.5%)。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其中首发症状为胸痛7例(53.8%),晕厥5例(38.5%),胸闷1例(7.7%)。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体外循环时间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51.0±16.4)min (37~99 min)、82(74.0,97.5)min和6(4,15) h。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10.0,39.5)个月,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从术前5例减少为1例。结论去顶术式是治疗AAOCA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纠正AAOCA患者冠状动脉壁内走行的解剖异常,从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功能,有利于消除临床症状及降低潜在的心源性猝死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主动脉异常起源 去顶 手术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个月”入院。否认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后体检:BP:121/60mmHg(1mmHg=0.133kPa),HR:8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O.8cm),少中量二尖瓣反流。

  • 标签: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肺动脉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