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治疗中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用平行对照法随机分组,每组34例,研究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参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比参照组手术时长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快、住院时长短,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比参照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低,血清血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中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均会降低女性卵巢功能,相比较来说,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更低,而且有着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58例使用数字奇偶法分两组,对照组(29例)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子宫全切术第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于 2016年 10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 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25)和观察组( n=25),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性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 44.00%),患者的治疗满意率( 92.00%)高于对照组( 60.00%)。两组患者术后雌二醇激素水平下降,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均上升,观察组性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都会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子宫全瓷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对两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实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行开服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对照组与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组,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远远低于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在手术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且治疗成本较低,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患者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使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9.2±3.1)min、术中出血量为(98.2±16.8)ml、住院时间为(7.2±0.0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6±8.9)min、术中出血量为(154.8±34.2)ml、住院时间为(13.8±1.2)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患者,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能够使患者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对术中及术后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妇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依据手术类型分组,其中对照组(n=30)采用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观察组(n=30)采用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情况。结果本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AVH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对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改良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较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慢性疼痛(CPHP)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后12周进行回访,依疼痛程度分为CPHP组(30例)、非CPHP组(50例),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CPH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妊娠次数、术式、附件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合并高血压及术后急性感染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但子宫腺肌病、术前疼痛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是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合并CPH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疼痛评分高、合并子宫腺肌病,重视对高危患者的及时跟踪随访和诊疗是控制疼痛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Semm术式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临床分析402例改良Semm术式及70例经典Semm术式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两组中转开腹率均为2%②研究组手术时间60.30±21.22分钟,少于对照组82.26±30.12分钟(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50±40.20ml,少于对照组85.26±30.25ml(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22.40±2.62小时,短于对照组40.36±8.24小时(p<0.05),2组病人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残端出血、囊肿形成及术后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随访,研究组宫颈残端形似正常,对照组宫颈外观呈实性改变。结论改良semm术式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简单、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便于术后随访残端宫颈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黏膜下Ⅰ、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研究组)55例和B组(对照组)48例。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B组直接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A组患者情况及A、B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服用米非司酮预处理3个月后A组患者月经期时间短于服药前,月经量少于服药前,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小于服药前,血红蛋白高于服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输血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高于B组,A组无效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较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子宫切除术的编码。方法介绍子宫切除术的相关知识,根据子宫切除的具体部位进行分类。根据手术范围、入路、方式、伴随的其他操作决定手术编码。结果介绍了子宫切除术分类原则以及查找编码方法。结论编码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编码原则,还要不断学习积累相关的医学知识,仔细阅读手术记录,才能准确编码。
简介:摘要目前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手术,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与一般子宫切除术护理相比,既有一般性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本文结合临床护理,总结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