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新殖民主义,促使菲律宾民族主义表现出抗衡、合作或拒绝的回应。二者的互动在殖民地时期的菲律宾产生了一系列后果。文章就此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新殖民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普遍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他们表示或正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正面临着沿线国外民族主义的威胁。比如,以俾路支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曾多次引发暴力冲突事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成了一定威胁。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历史问题的积累,也有现实问题的新增;既有大国博弈的国际因素,也有政治经济的国内因素。重视、梳理、分析这一问题,对我们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从实践中切实维护我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安全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 中巴经济走廊 威胁 对策
  • 简介:民族主义概念具有多义性和复杂性,但无论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政治现象或文化现象,“国家”始终是民族主义的观念内核。民族主义现象与民族国家相应而生,民族国家是讨论民族主义理论的重要场域。一方面,民族主义可以提供关于国家的信念,提供国家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处理思路;另一方面,就民族主义与政治权力尤其是国家结合的方式及其演变历程来看,民族主义与宪法理念也不可谓无关,宪法在价值考量上须致力于民族主义观念分化带来的不同权力治理模式之间的平衡。

  • 标签: 民族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内涵、爱国主义本质等问题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民族主义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 标签: 三大思潮 中国三大 思潮互动
  • 简介:当今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占人口多数的基督教徒及其他们的信仰和道德文化在美国的大选中举足轻重,并遍布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甚至影响外交决策。宗教文化主要对社会发挥着积极的道德制衡作用。美国一直保持着非常强烈和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政治信条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相结合,对外更具扩张性,成为美国干涉别国的工具,同时也显示出美国的民族主义和基督教文化较之其他民族与宗教的优越感。

  • 标签: 美国的宗教 挑战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正>鸦片战争以降的近代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历史背景下的一切革命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但是人们要在主观上完整地理解这一点,却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最后失败,是他的民族主义的前期,主要内容是反满。“二次革命”失败后,经反袁称帝斗争和五四运动,孙中山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使他的民族主义焕然一新,反帝思想成为主线,并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主义思想 反帝思想 帝国主义 反帝反封建 中国革命
  • 简介: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基于爱国主义的思想背景,其主要的表现内涵为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激进而偏执的小众思想,存在着非理性的思想倾向、理想主义的盲目性.要通过主流价值引导,构建理性爱国、合理爱国、有的放矢的爱国基因,正确看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合理规范言行,将爱国情愫与爱国行为控制在法制范围之内.

  • 标签: 亚文化 大学生 民族主义 理性爱国 合理爱国
  • 简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盛行。由于国人不能严格区分"种族"与"民族",他们提倡和践行的是一种种族色彩鲜明的种族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主张"种战"的泛黄种主义和倡导"排满"的大汉族主义。在"种战"与"排满"的喧嚣声中,种族话语大量渗透到清末的"排满"文学中,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 标签: 种族 民族主义 中国近现代文学 种族话语
  • 简介:“天下为公”与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主义赵军中国社会改革在90年代必定要因应着世界政治布局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以国家整体利益进入世界政治经济角逐的时候,民族主义成为重要的谈论话题也实在不是什么超前、迫不得已或危言耸听的事情。民族主义必定成为题中之义,...

  • 标签: 中国民族主义 政治一体化 世纪之交 当代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中国文化精神
  • 简介: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网络民族主义动员贝Ⅱ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迈向网络民族主义行动的核心环节。文章区分了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的国家民族主义动员者与被动员者,以及族裔民族主义动员者与被动员者,阐释了五种动员类型及其相关机理,并探讨了网络民族主义动员的特点,最后提出了疏导与治理网络民族主义的九点意见。

  • 标签: 网络空间 民族主义 动员
  • 简介: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米姆式传播 、强势米姆、 共意动员
  • 简介:民族万岁”──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李宏图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革命摧毁着旧的封建王朝国家,也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他们联合一致向法国进攻,妄图镇压革命,重新恢复旧的封建王朝。在这场民族危机之中,法兰西民族以英勇的革命精神,...

  • 标签: 罗伯斯比尔 其它民族 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史 自然疆界 国民公会
  • 简介: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 标签: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启动
  • 简介:“中国文艺复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艺术思想史上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命题之一。邓实(1877—1951)、黄宾虹(1856—1955)之间长达四十四年的友谊,对研究这一命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段源自1907年的交往,在黄宾虹心中燃起一盏明灯,点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不久他移居沪滨,和邓实、黄节(1873—1935)等国学保存会创建人共襄“古学复兴”的大业,全力协办神州国光社,出版古典美术文献,开始了他现代文化人与艺术家的生涯。

  • 标签: 黄宾虹 邓实 现代主义 民族主义 思想关系 学术
  • 简介: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直至今日,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决策中始终存在着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博弈问题。虽然今天的表现形式比起以往有所变化但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思潮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因而深刻地认识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问题与局限性以及潜藏的危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种思潮,不但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存在,其他地区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也同样存在,甚至可以说,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始终贯穿于建国以来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政策中。大汉族主义思潮具体表现在1957年的民族融合论、'文革'时期民族消亡论、改革开放后民族语言无用论、新世纪出现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等。伴随大汉族主义思潮的肆虐而出现了过于强调民族特殊性和民族分离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潮。针对这两种思潮的局限性,在当代民族教育研究、实践和决策中应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格局'为基础的'中庸之道'来予以调和,其中重点反对和抵制大汉族主义思潮,它是一切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次要纠正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偏狭性。

  • 标签: 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发展取向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本文以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基于民族尊严之上的我族意识是战时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晚清以来爱国知识分子建构的中华民族的族群意识对出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现代族群意识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思想相结合后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为使命,并愿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

  • 标签: 抗战 青年知识分子 民族主义
  • 简介:近代中国,抗日战争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日本全面侵华曾打断了民国时期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寇的疯狂攻掠,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刺激着中国人构建新的民族观念,进而形成了新的民族主义思潮。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民族思潮是以保家卫国为主要内容,以政界、学界精英人士为主要发声者,通过宣传“中华民族”理念,来构建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

  • 标签: 民族主义 思潮 青海 河湟 影响
  • 简介:印度教民族主义一直是二十世纪印度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该势力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探寻1992底至1993年初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社会基础,并简要分析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未来前途。

  • 标签: 未来前途 印度人民 印度社会 世界印度教大会 国大党 父母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