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普遍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他们表示或正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正面临着沿线国外民族主义的威胁。比如,以俾路支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曾多次引发暴力冲突事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成了一定威胁。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历史问题的积累,也有现实问题的新增;既有大国博弈的国际因素,也有政治经济的国内因素。重视、梳理、分析这一问题,对我们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从实践中切实维护我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安全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简介: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简介: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简介: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直至今日,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决策中始终存在着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博弈问题。虽然今天的表现形式比起以往有所变化但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思潮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因而深刻地认识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问题与局限性以及潜藏的危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种思潮,不但在内蒙古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存在,其他地区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决策中也同样存在,甚至可以说,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思潮始终贯穿于建国以来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实践和政策中。大汉族主义思潮具体表现在1957年的民族融合论、'文革'时期民族消亡论、改革开放后民族语言无用论、新世纪出现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等。伴随大汉族主义思潮的肆虐而出现了过于强调民族特殊性和民族分离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潮。针对这两种思潮的局限性,在当代民族教育研究、实践和决策中应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格局'为基础的'中庸之道'来予以调和,其中重点反对和抵制大汉族主义思潮,它是一切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次要纠正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偏狭性。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