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法的改良上唇缩短术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成都高新心悦容医学美容门诊对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5岁)用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联合双侧上唇皮瓣切除行上唇缩短术,对术后并发症、鼻唇角改善情况、上唇缩短效果、整体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24例患者中,2例术后上唇麻木,4个月后恢复正常;切口瘢痕隐蔽,有效改善了传统上唇缩短的直线形瘢痕和瘢痕挛缩;随访3~12个月,24例均获得满意的上唇缩短效果。非常满意22例,占91.7%;满意2例,占8.3%。结论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的上唇皮瓣改变了传统法上唇缩短手术切口,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可能引起的横向瘢痕、鼻唇部凹陷及上唇向中线挛缩,同时确保鼻小柱基底部血运不被破坏,使得瘢痕隐蔽、最小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唇肌功能训练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习惯性口呼吸儿童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5~13岁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接受唇肌功能训练的患儿106例(男性58例、女性48例),进行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头影测量。根据训练强度分组,分为训练不足和训练达标两组,其中训练不足组共44例[男性21例,(8.06±2.18)岁;女性23例,(8.64±2.70)岁],训练达标组共62例[男性37例,(9.27±1.61)岁;女性25例,(9.06±1.20)岁];对于训练达标组,进一步根据治疗时间分为3~6个月(17例)、6~9个月(21例)和9个月以上(24例)3组,根据年龄分组分为5~9岁(29例)和10~13岁(33例)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唇肌功能训练治疗后,U1-SN从107.40°±6.64°减小至106.64°±6.08°(P=0.008),L1-MP从93.92°±6.68°减小至93.53°±5.97°(P=0.145)。按照训练强度分组,U1-SN(训练不足组1.37°±2.37°,训练达标组-2.27°±2.20°,P<0.001)和L1-MP(训练不足组1.19°±2.52°,训练达标组-1.50°±2.20°,P<0.001)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达标组上、下前牙内收显著,治疗前后U1-SN变化量为2.27°±2.20°(P<0.001)、L1-MP变化量为1.50°±2.20°(P<0.001)。所有纳入评价指标,包括U1-SN、L1-MP、OP-FH、SNA、SNB、ANB、MP-FH、后前面高比按照不同治疗总时长、年龄分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唇肌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上、下前牙前突,同时对下颌的生长发育方向也有一定的良性引导作用,但随访期内尚未观察到对上、下颌骨相对位置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颌面部肿瘤术后进行鼻唇沟瓣修复的价值探讨。方法选择24个月内进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患40例,按照其治疗时选取的皮瓣部位,各20例,分为前臂组与鼻唇沟组。将两组做完手术后的皮瓣的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鼻唇沟组皮瓣成功率为100%,接受皮瓣的修复率为100%,前臂组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5%,接受皮瓣部位修复率9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完成该移植半年以后,鼻唇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前臂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4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结论在修复颌面部缺损时,使用鼻唇沟皮瓣的成活率比较高,外貌和相关语言等功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如果在修复面积适中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鼻唇沟皮瓣进行移植。
简介:摘要:为提高下拉杆球座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通过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压合后下拉杆球座的数模,并利用软件中Simulation模块对下拉杆球座进行分析,完成一种下拉杆球座零件唇口结构的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