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低位直肠癌传统上多采用Miles手术。患者需承受肛门改道带来身心痛苦,许多高龄患者因恐惧大便改道而放弃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术前放化疗的开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日益普及。同时,由于吻合器的使用,使低位直肠手术吻合更加便捷。但是,随着低位保肛术的开展,吻合口瘘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一旦出现吻合口瘘,可能需多次手术方能治愈,加重了患者生理及经济负担。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术中采取有效的“防瘘”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采取了“三管引流”法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截止目前为止,基本上杜绝了“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7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n=78)、传统开腹组(n=9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程度、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TNM和Dukes分期无显著性差异。腔镜组手术时间(157.4±58.1)分钟,开腹组(145.3±44.2)分钟(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6.7±6.5)枚,开腹组(14.2±5.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安全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指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9.0%vs.10.9%)及生存率(75.6%vs.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相当,但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6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p53的表达。分析EGFR和p5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和71.8%,EGFR和P53双阳率为32.1%;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者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上相关(P〉0.05);EGFR和P5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EGF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GFR和P53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并可以为临床提供针对EGFR和突变型p53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来收治的83例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例,发生率为3.61%。其中2例为非手术治愈,另外1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是Dixon手术严重的并发症,若治疗和护理不到位,将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全面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能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2小时,第1天,希罗达1250mg/m2饭后半小时口服,第1-14天,21天为1周期,化疗至少2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CR0例,PR18例,SD15例,PD5例,总有效率47.3%(18/38),疾病控制率86.8%(33/38),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不振、腹泻、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毒性、血液毒性等,多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用药方便,疗效肯定,毒副反应低,耐受性良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50岁男性直肠癌根治术中,即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保留并保护好盆腔自主神经,术后半年跟踪随访,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年龄在20-55周岁间有正常性功能的男性患者分2大组。第一组实验组,选2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肿瘤位于距肛缘5-10cm,行Dixon术,术中保留并保护好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2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肿瘤位于5-10cm,行Dixon术,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第二组实验组,选14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肿瘤位于距肛缘5cm以下,行Miles,保留并保护好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14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肿瘤位于距肛缘5cm以下,行Miles,术中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后半年跟踪随访患者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勃起功能,行Dixon术和Miles术之间无明显差异,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得分高于非保留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射精功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得分高于非保留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前有性功能的,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应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这样可以较好地保留患者性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与护理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术式行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疗效不同。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直肠癌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通过Mason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通过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同时为确保手术效果需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进食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随访1-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患者出现。结论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和Mason手术在肿瘤根治方面差异不显著,但是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创伤小、预后快的优点,可作为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首选术式。
简介: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