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应用CT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方法:选2006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动脉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MRA诊断,研究组CTA诊断,比较患者采用这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动脉确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动脉的空间位置显示清晰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动脉患者采取CTA诊断效果优于MRA,尤其是诊断小直径动脉的效果十分显著,还能清晰显示动脉的空间位置,应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CTA MRA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动脉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术期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动脉破裂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近1年内,随后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40例动脉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常规组,4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围术期管理方式。结果: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0%。常规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5.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围术期护理和栓塞治疗相结合方式的应用,其动脉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栓塞治疗 围术期 肺动脉瘤破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宽颈动脉破裂使用分期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参加研究患者共60名,抽取时间为2020年9月到2022年1月,随机分组,每组30人,即介入组(分期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方式的最终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比较,介入组手术指标用时更短(P值<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分期介入治疗的最终疗效更显著,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的几率偏低,适合在该种疾病的治疗上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分期 介入手术 宽颈脑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intracranial aneurysm,IA)在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有较高的发生率,两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增加颅内出血以及反复出血的风险,使得患者预后不良。随着影像学和神经血管介入学的发展,其诊断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仍需不断探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估动脉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 实验资料来源于我院临床动脉手术患者,确定所有实验对象都在2018年1月后入院,盲选法参与分组过程,共选入60例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组30例,基础临床路径组30例,护理后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卧床和住院时间三个指标结果均显示临床路径组(10.00%/3.2±1.1d/6.7±1.3d)三项指标水平低于基础组(23.33%/7.6±2.0d/11.1±3.2d)。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参与动脉手术患者护理过程,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护理结果与临床预期高度一致,符合推广应用标准。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动脉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动脉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1月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100例动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排序方式进行分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动脉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室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动脉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住院及病症好转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栓塞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症恢复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动脉瘤栓塞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4例,循证护理干预)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发热、皮下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动脉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预后,调节心理状态,可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干预 SDS SAS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脑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动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对睡眠障碍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动脉患者中,共有4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率为71.6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睡眠障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睡眠障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独立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睡眠障碍的干预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动脉瘤 围手术期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孤立术。依据动脉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孤立术是治疗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性和非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性SAH16例与动脉性SAH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and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性SAH与非动脉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and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性SAH,尤其是非动脉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动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夹闭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FAP)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的发生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导管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血压心率观察护理,术前健康宣教,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例全部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一旦确诊及早急诊和护理,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