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 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间歇性房内传导阻滞的报告较多,但右房肥大注射西地兰后出现高耸P波和双峰P波及房室交接性心律实属罕见。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急3个月,发烧、咳嗽、气促6d收入院。体检: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6cm,肝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青少年不同发育时期上颌骨三维特征并与骨性Ⅰ类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37例青少年,其中骨性Ⅲ类114例,骨性Ⅰ类123例,根据改良颈椎龄分为高峰期前组(T1)、高峰期组(T2)、高峰期后组(T3)。测量分析骨性Ⅲ类和Ⅰ类不同发育时期上颌骨三维特征。结果①骨性Ⅲ类指标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性别差异,如上腭长度T1期[男(42.68±1.24)mm,女(41.53±1.39)mm,P=0.018]、T2期[男(46.06±1.34)mm,女(44.21±1.11)mm,P<0.001]及T3期[男(47.95±1.87)mm,女(46.01±1.22)mm,P<0.001]。②T1期上颌骨三维指标骨性Ⅲ类小于Ⅰ类,如上腭长度T1期Ⅲ类(41.53±1.39)mm,Ⅰ类(46.14±1.67)mm,P<0.001,这种差异持续至T3期,如上腭长度T3期Ⅲ类(46.01±1.22)mm,Ⅰ类(52.72±1.90)mm,P<0.001。结论①骨性Ⅲ类男性上颌骨三维特征各时期均大于女性,磨牙颊倾代偿明显,扩弓时应避免骨开窗开裂。②骨性Ⅲ类较骨性Ⅰ类在高峰期前就表现上颌骨三维发育不足,早期干预上颌骨发育可能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牙患者的80颗埋伏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束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牙,16颗下颌埋伏牙;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牙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束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牙,而牙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牙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对不同Varian加速器平台机载千伏锥束CT(kV CBCT)系统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指导临床选用风险收益比(成像质量/辐射剂量)最高的图像引导方案。方法利用CT剂量指数模体(CTDI模体)和CT电离室,以及Catphan604模体分别获取Edge、Truebeam、新旧两台ix加速器机载CBCT典型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参数,使用品质因素(figure of merit,FOM)值评估各图像引导方案的风险收益比。结果不同型号的瓦里安加速器配置的kV CBCT系统的FOM不同,差异广泛分布于0.65(温和成像一圈)~48.46(温和成像半圈)区间;各扫描参数间FOM也存在较大差异,均值为22.14±13.47。结论由于设备间和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际测量的验证评估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影像引导方案,剂量敏感患者应优先选择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低的参数和设备;对图像质量要求高的患者应优选对比度噪声比(CNR)高的方案;而普通患者则可依据风险收益比进行选择,此时品质因素FOM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利工具。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方法对Ⅰ类、Ⅱ类和Ⅲ类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各20例进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借助Ez3D2009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硬腭至会厌底段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长度、容积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的气道截面积,SP平面、TE平面、EB平面气道矢状径,腭咽段上气道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各测量平面截面积、SP、TE、EB平面矢状径、腭咽容积、上气道总容积均小于Ⅲ类矢状骨面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鼾症成年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受矢状向颌骨关系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锥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锥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锥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