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8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并掌握不同眩晕诊断所占的比重及导致头痛的因素。结果在1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6名,女性患者为124名,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87±15.92)岁。眩晕病因居于首位的是偏眩晕(29.5%),其次是紧张型眩晕(23.1%),由于学生和职员等人的社会压力较大,所以这样的群体成为眩晕的主要患者。结论眩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与眩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所以提高治疗水平的关键是重视眩晕患者的综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神经损伤的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序贯疗法,观察组手术结束前给予地塞米松与维生素B12复合液。对两组麻醉消退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时间和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药物疗效;对比患者的担忧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B12对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开路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神经外科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合理途径用给药是治疗颅内感染减轻其威胁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诊治经验对其进行分析,以期诊治方法能够达到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5例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护理过程、方法和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了3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25例患者无上行尿路感染,能自我进行清洁导尿,做到治疗与生活实践连接,康复期满出院;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间歇导尿、膀胱训练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近生理状态,通常一天间歇导尿4-6次,康复期满出院;2例患者出现膀胱结石经手术治疗,病情好转,康复期满出院。结论体会到按Madersbacher分类方法的处理流程指导病人的重要性,将康复护理贯穿到患者实际生活的必要性;医护、家属和患者三位一体,为患者回归家庭创造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早期抢救中,哪种静中心脉通路更为合适,更为便捷。方法选取了48名重症神经外科发病早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给药治疗及液体复苏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中心静脉置管,一种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另一种为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置管,分别对其回血率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结果在GCS评分为9-12分之间的神经科患者中,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回血率较经肘正中静脉PICC低。结论神经科危重患者早期的治疗中,由于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GCS评分在9-12分的患者,中心静脉回血率高,容易造成堵管等风险。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则相对回血率低。故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