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李桥镇卫生院孕妇建册时初筛发现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高危妊娠的管理。方法 按北京市孕期高危因素初筛表对每个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手册》的孕妇进行严格筛查,并按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追访、管理。结论:随着高危妊娠人群的增多,应将妇幼保健工作前移至孕前乃至婚前,提高早孕建册率,早发现、早干预、加强高危孕妇随访,保障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生化阈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钟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利用ROC曲线分析相关生化指标预测HFMD患儿预后的价值;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经ROC分析,乳酸清除率、心输出量、PaO2/FiO2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767、0.67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乳酸清除率<25.655%(OR=2.689,95%CI:1.467~4.929)、心输出量<2.465 L/min(OR=1.487,95%CI:1.078~2.051)、PaO2/FiO2<271.645 mmHg (1 mmHg=0.133 kPa) (OR=3.689,95%CI:1.251~10.878)、血糖>8.3 mmol/L(OR=5.423,95%CI:1.389~21.173)及抽搐(OR=11.258,95%CI:1.201~105.531)是HFM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血糖升高、抽搐等症状的出现及乳酸清除率<25.655%、心输出量<2.465 L/min、PaO2/FiO2<271.645 mmHg可能提示HFMD患儿预后不良,需要临床医师及时关注,对症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风险因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分析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前后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分析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措施后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实施预防措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分析护理服务中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展性脑梗塞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塞病人32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稳定性脑梗塞病人32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在分析了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之后,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32例进展性脑梗塞病人中,有1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3例合并高脂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塞危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若病人的收缩压明显降低,且脉压相对减小时,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予以及时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胎盘早剥以及其并发症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我院在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100余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5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搜集胎盘早剥患者和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患者诊断率高达45%,产后出血患者为38%,肾衰竭患者占到总人数的6.3%。所有产妇在接受治疗后均痊愈,通过统计学资料分析,高龄产妇早期胎盘剥落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胎盘早剥病人有吸烟史等造成。结论早期诊断以及终止妊娠胎是治疗胎盘早剥的主要方式,但是事实上仍然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及分娩方法来辅助治疗。胎盘早剥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相关人员提前做好针对性预防,做好重点监测。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影响因素的原因分析,总结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不断的完善护理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2006年1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等可能与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54例发生卵巢转移,转移率5.9%,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与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阴道受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盆腔其它部位转移相关。多因素显示输卵管转移、CA125水平、合并肌瘤、盆腔其它部位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有一定风险,对于未绝经强烈要求保留卵巢患者,在经过手术病理分期后,排除高危因素,对有随访条件患者可予保留卵巢。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特发性日间尿频(extraordinary daytime only urinary frequency,EDOUF)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手段。方法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诊断为儿童EDOUF的患儿病历资料包括湿疹史、荨麻疹史、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病史、皮肤瘙痒史(包括揉眼睛动作等)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患儿,男127例、女139例,平均年龄(5.60±2.04)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EDOUF的危险因素包括湿疹(OR=8.393,95%CI 5.292~13.311,P<0.001)、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OR=4.459,95%CI 2.637~7.540,P<0.001)、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OR=3.879,95%CI 2.371~6.348,P<0.001)、血清总IgE水平增高(OR=7.927,95%CI 4.809~13.065,P<0.001)。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为89.1%。结论全身或局部过敏状态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是儿童EDOU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可能缓解症状,临床医生对这种情况应该加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全科门诊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喘息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采集相关病史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过敏体质、吸烟接触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的血清25-羟维生素D、过敏体质及吸烟接触史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为529例,最长随访天数为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为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为6.8%,在90d为12.7%,在180d为18.9%,在360d为27.8%,720d为39.9%。最常见的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和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的因素,如血脂,吸烟等,对患者再入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简介:目的:提高对脑梗死死亡病例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9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多为年老、丧偶、伴有生活事件、合并脑卒中后抑郁,存在脑卒中的多种危险因素。②全部病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③其中有15例合并血管性痴呆(VD)。④头颅CT或MRI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损害,表现多个病灶、重要部位的梗塞。15例VD患者中13例检出脑白质损害和脑室扩大,脑沟、回、裂增宽加深。结论:本组病例危险因素复杂,大多数患者合并VD、MODS,临床难以救治,重症病例的抢救不仅仅是原发病的救治,而是要针对整个机体多器官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创伤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62名轻度或中度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在受伤早期均无需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伤后均行CT检查,且伤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并通过公式ABC/2计算血肿体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及受伤早期的血液检查结果,并与血肿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名患者血肿明显进展(体积增加>3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白细胞计数、血糖、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及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肿进展相关,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与血肿进展显著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处于低水平的脑外伤患者早期更易发生血肿进展。因此这些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同时,对于这些患者的手术可在出现病情变化前即可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肺栓塞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发生在手术科室,占40%,18例患者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占60%;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患者4例,占13.33%,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占13.33%,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占20%,患者最终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肺栓塞患者,手术科室患者的Kaprini评分和SQT与非手术科室患者相比较,比例显著较高,但两者在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6.67%,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33%。结论住院患者是发生肺栓塞的主要高发人群,其死亡率较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