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PAC阳离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对其配方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PAC阳离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最佳配方:(0.30%~0.80%)PAC+(0.05%~0.10%)HPAM+(1.00%~2.00%)KCl+0.10%AE169+(0.05%~0.10%)TA-1,破胶剂可选用0.30%~0.50%的过硫酸铵溶液.该体系流变性能好,携砂能力强,粘土稳定性好,防乳破乳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破胶性,破胶后水不溶性残渣含量低,对地层渗透率损害值很小,适应于粘土含量较高即存在水敏或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压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如东化工园区废水的性质及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废水,进行PAC和PAM复合絮凝剂进行废水预处理实验,分析并考察最佳操作条件药品用量,以期为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应用提供数据及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未婚女性流产的心理特点展开研究分析,并探索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接收的未婚女性流产患者共计80例,选取时间跨度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将其平均划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参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流产后关爱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未婚女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特征展开分析,说明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长、阴道流血量、出血时长对比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干预前,参照组与实验组负面心理评分统计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负面心理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结论:未婚女性在流产期间,应用流产后关爱护理干预对策,能保障手术顺利展开,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型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3月29日至2020年1月19日共5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予植入上臂型输液港,记录患者置管信息及随访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结果1例合并有重度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置管失败,余499例均置入成功,置入成功率为99.8%(499/5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3/4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029‰(4/139 614),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0.057‰(8/139 614),港体翻转、正中神经损伤、局部组织坏死、淋巴漏各1例。15例患者计划内拔管,6例因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结论上臂型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并发症较少,适用于肿瘤化疗及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型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3月29日至2020年1月19日共5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予植入上臂型输液港,记录患者置管信息及随访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结果1例合并有重度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置管失败,余499例均置入成功,置入成功率为99.8%(499/5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3/4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029‰(4/139 614),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0.057‰(8/139 614),港体翻转、正中神经损伤、局部组织坏死、淋巴漏各1例。15例患者计划内拔管,6例因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结论上臂型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并发症较少,适用于肿瘤化疗及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药柜防盗装置,旨在提高药柜的安全性和防盗性能。该装置由音频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驱动模块组成,以及主动轮、从动轮、滑槽、齿条和挡板等组件。音频模块接收外界音频信号并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并发送指令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控制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运动。通过以上设计原理,智能药柜防盗装置实现了对药柜的防盗功能。音频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驱动模块的协同工作,以及主动轮、从动轮、滑槽、齿条和挡板的结构设计,确保药柜的安全性和防盗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药柜防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提高药柜安全性和防盗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后闭合切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需长期、反复静脉注射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外科切口皮下组织缝合经皮间断缝合,观察组患者施以皮下连续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24h、48h出血、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5d切口感染情况,术后15d、30d、60d瘢痕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24h、48h出血量比观察组多,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3.41±0.54)d比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4.24±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30d、60d瘢痕形成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植入式给药装置干预的患者施以组织连续缝合、Histocryl组织胶水闭合切口方法,医务人员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切口美观,瘢痕形成率较低,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H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测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等相关指标。结果在病情好转患者中,穴位注射激素组和静脉注射激素组的消化系症状如腹胀、纳差明显改善的时间,黄疸明显消退的时间,均少于常规内科治疗组。穴位注射激素组比静脉注射激素组的并发症感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肝衰竭的早期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的疗效与静脉注射组相当,均较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而感染、出血的发生率足三里穴位注射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
简介:目的:研究加替沙星温敏型凝胶及离子敏感型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机制及在家兔房水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的体外溶蚀及药物释放;局部滴入加替沙星凝胶剂或滴眼液,以HPLC法测定兔眼房水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速率均随着振荡频率和释放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给药后8h内,温敏、离子敏感凝胶组与滴眼液组房水中药物峰浓度分别为(1.38±0.11)μg·mL-1、(1.19±0.20)μg·mL-1及(0.50±0.06)μg·mL-1,达峰时间分别为2.0h、1.0h和1.0h,AUC0-8h分别为(5.61±0.25)μg·h·mL-1、(4.50±0.19)μg·h·mL-1和(1.29±0.22)μg·h·mL-1。结论: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药物的释放主要由凝胶溶蚀决定。加替沙星凝胶剂较滴眼液可显著提高房水中的药物浓度及生物利用度并延长了作用时间。
简介:摘要:现今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企业正在寻求智能化的手段,以应对国家日趋严格的污水厂监管要求,并通过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污水厂TP的出水达标,一直是困扰污水厂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大量污水厂采用化学除磷的方式,以保障TP的达标排放,因此,除磷剂投加量直接影响着运营成本。本智能加药除磷控制系统,可将污水处理机理模型与AI算法模型结合的混合模型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运行在边缘计算设备中,以实现除磷剂按需的、动态的、安全的、精准的投加。在助力污水厂提升工控水平的同时,除磷药剂用量同比可节省30%以上,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且该智能除磷加药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仅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