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对工作记忆广度机制的四个模型:资源共享模型、任务转换假说、干扰说和时间资源共享模型进行了检验。以6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和转换任务。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和加工项目数不是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主要因素;工作记忆广度受到加工速度的影响;工作记忆广度和线索-任务转换代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支持时间资源共享模型,工作记忆广度取决于注意在加工和存储之间快速、灵活的转换。

  • 标签: 加工时间 加工速度 加工项目数 转换代价
  • 简介: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 标签: 情景记忆 情景预见 自我描述 自我连续性 发展
  • 简介: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例越低,反应时间越长;ISI越短,知觉到的时间变短,反应时间越长,这表明知觉时间和反应决策是一致的,不存在累加时间和反应判断之间的trade-off。但是记忆负荷和ISI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记忆负荷和ISI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时间判断,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和时间加工共享工作记忆资源。

  • 标签: 言语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资源.
  • 简介:在北京社区方便取样,共招募有效被试599名,平均年龄为67.50±5.1岁,平均婚龄为41.9±6.5年。要求被试完成限时5分钟的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和《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从时间分布、情绪效价和依恋风格的影响几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婚姻相关自传体记忆的数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人提取的积极婚姻自传体记忆事件的时间分布曲线近似U型,存在新婚效应和近期效应;消极事件的分布则不存在近期效应;(2)被试回忆的总积极事件数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从新婚期到空巢期各婚姻阶段的积极事件数也都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即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中,老年人对积极事件存在偏好;(3)依恋风格不同的个体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数量存在差异:依恋风格为安全型、专注型和冷漠型的个体回忆的积极事件均显著多于消极事件,恐惧型个体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自传体记忆 老年人 婚姻 时间分布 情绪效价 依恋风格
  • 简介: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记忆,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 标签: 错误记忆 信息缺失范式 间隔时间 记忆负荷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词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词-道德纯洁词相比,清洁词-道德纯洁词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词与道德纯洁词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词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的影响.实验1以75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的注意定势时,IOR出现的时程延长.实验2以22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作为组内变量,从而将时间不确定性引入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存在时间不确定性时,IOR出现的时程恢复到正常水平.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IOR的时程受到内源和外源性注意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而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是决定IOR何时出现及持续时间的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 标签: 返回抑制 注意定势 时间不确性
  • 简介: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学习成绩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 简介:探讨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高低不同的2种学习目标要求(作文目标与测验目标)要求与大小不同的2种时间压力(无时间限制提示与有时间限制提示)是如何通过61名被试的临场情境评估状况而影响其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的。结果表明,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无论学习目标高低还是时间压力大小,被试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临场动机控制状况(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情绪状态)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临场主观目标(目标方向与准备付出的努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目标要求与时间压力对实际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的影响是以被试的临场主观目标为中介的。

  • 标签: 学习目标 时间压力 临场情境评估 自我调节学习活动
  • 简介:采用公正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存在边缘显著性差异(P=0.055);(2)总体,留守儿童的公正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讲,留守4年半以下和4年半~10年,儿童的公正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10年以上的儿童公正感得分和非留守儿童不存在差异;(3)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仅在特定时间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留守时间是影响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留守儿童 公正感 留守时间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消费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以百分比形式呈现的价格信息,出现“百分比差异混淆”这一非理性现象.本研究对186名大学生被试开展实验,探讨了我国消费者的百分比差异混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存在百分比差异混淆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受时间压力和产品价格影响,它主要发生在决策面临时间压力或价格利害不高的情况下,反之则有助于消除百分比差异混淆.

  • 标签: 消费决策 百分比差异混淆 产品价格 时间压力
  • 简介: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朋: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学校适应 问题行为 儿童
  • 简介: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指向未来的人格特点,是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交点。本研究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人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人格心理学中选择了自我同一性和归因取向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法对1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归因风格调查问卷”。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显著,并且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2)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不显著;(3)性别、年级、专业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自我同一性状态以及归因取向相关不显著。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自我同一性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归因取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甚微。

  • 标签: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 简介:处理数量语义信息时存在左右轴表征作用,还是更多为的隐喻语义表征。本文从具身认知观的视角,探讨中文数量语义信息处理时是否存在空间表征效应。阅读数量信息的句子,实验一受试用手指顺上下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实验二,受试用手指顺左右轴的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研究发现空间动作一致性效应在上下轴中存在。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更多为的隐喻原则基础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文数量 句子处理 具身认知 感知动觉计划 空间动觉兼容性效应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消除纳粹德国对民族人格的影响,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从小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善良教育”。德国人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几年前,记者参观了柏林的一所幼儿园,里面设有一个“小动物园”,饲养了绵羊、鸡鸭及各种鱼类等。

  • 标签: “善良教育” 纳粹德国 小动物 爱护 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共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测查儿童共情。结果发现:(1)婴儿期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行为共情,而对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预测则受到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陪伴总时间短的儿童的情绪共情与母亲陪伴总时间长的儿童的认知共情;(2)婴儿期母亲不协同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5岁时的认知共情;(3)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情绪共情。

  • 标签: 婴儿 将心比心 母亲陪伴总时间 共情 调节作用
  • 简介:<正>我用这套学具给二年级小学生《智能基本功训练课》。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训练儿童的概括能力,并把这方面的训练紧密地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数学结合起来。这样做,收到了较好的势果。我的具体做法及其学生们的活动情况简述如下:

  • 标签: 基本功训练 概括能力 审题能力 二年级 具体做法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