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6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系列活动安排情况。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谈及文化系统相关文艺演出和展览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各地推出"纪念"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共计183部,其中,新创剧目128部,保留剧目55部。我们特别关注的歌剧,有多少?13部,包括11部新创剧目和2部保留剧目。这个数字,虽然不及总量的十分之一,但已超乎预料和想象。早在2002年第7期《人民音乐》杂志上。
简介:1954年秋,山西万泉县(今万荣县)文化馆辅导员畅明生在该县百帝村孙凤科先生家发掘出青阳腔《金印记》《三元记》《涌泉记》《剔目记》四个麻纸古抄本。这一发现曾引起戏曲界高度重视,赵景深先生撰文称:"这应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也应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新发现。"此后,不少学术专著也多引用万荣青阳腔的材料来论述南戏诸腔的发展演变情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
简介:《上海戏剧》1993年第一期登载了《死与美》等一组对当代中国戏剧的思考的专题讨论文章,上海京剧院的创作人员对此十分关切,部分创作人员在阅读文章后,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登载于此,以期与更多的戏剧工作者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程惟湘(编剧)我的基本态度是“尽人事,听天命”。任何事物都有
简介:三、万荣青阳腔存活的历史环境"安徽池州的戏怎么会到山西去的呢?"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得到具体的答案。但是,从山西与安徽特殊的经济联系中,可以揭示产于徽池的青阳腔"落户"到山西的历史必然性。成文于明万历年间的谢肇淛《五杂俎》卷四中指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明人以太行山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以流经徽州的新安(江)而代指皖、浙广大地区。而称雄于大江南北的"徽帮"和"晋帮"两大商人集团,则是明代居于经济支配地
简介: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木偶戏,以特有的艺木魅力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成人观众。从事于这项艺术活动的上海木偶剧团,去年又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成绩。这个剧团共有演职员一百四十一人,去年一年中,他们排了两台大戏,两台小戏,共演出了一千三百三十一场,突破了建团以来的最高纪录。
简介:歌舞片是伴随有声电影的诞生而兴起的类型片之一,而音乐剧则是传统舞台艺术的延续。通过电影这种现代艺术手段,二者不断进行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探索、尝试,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互生共荣,本文即对这一过程进行简要论述。
简介:从追忆中看到自我价值──纪念方荣翔同志逝世五周年张连成 4月23日“纪念方荣翔同志逝世五周年名家演唱会”演出盛况喜人。从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知音不少,也说明我们的知音要求的是高质量、高技艺的演出。在特邀的名家中有八十高龄享有“金嗓歌王”...
简介:这里分析和评价的是郭祖荣先生谱写于“文革”期间的两部交响曲。“文革”十年中产生的中国交响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标题音乐,鲜有例外,例如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交响组曲《白毛女》。
简介:音乐界的朋友们在新世纪提出创立“中国乐派”后,鉴于福建省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和理论家,最近又有朋友们提出讨论“福建乐群”的倡议。得知后,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方音乐史中的“民族乐派”现象,觉得有些问题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历史参照,这里简单谈一谈我的想法。
荣古铸今——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抗战歌剧 花开犹荣
万荣青阳腔考析
荣与衰:京剧命运备忘录
万荣青阳腔考析(二)
艺苑花妍人更美——记上海木偶剧团演职员的先进事迹
论歌舞片与音乐剧的互生共荣
从追忆中看到自我价值──纪念方荣翔同志逝世五周年
无声的惊雷——评郭祖荣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从民族乐派说起——在“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暨‘福建乐群’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