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游两广旧地1966年1月7日,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的陪同下,和程思远与夫人石泓、旧友刘仲容夫妇一起,到广东和广西参观访问。我随行负责具体组织、安排事宜。中央很重视李宗仁回国后的礼遇,曾就有关问题发过内部通报。李宗仁回国初期的活动告一段落后,中央统战部和有关部门曾就李宗仁的今后活动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继续组织他到外地参观就是其中之一。这既是中央的精神,也是李宗仁先生本人的意愿。尽管李宗仁对新中国的发展变化知道一些,但他毕竟在美国侨居16年,终归来身临其境。现在,让他到各地走走,看看祖国的新月异的变化,对帮助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中国,无疑是大有好处的。李宗仁

  • 标签: 李宗仁 统战部 桂林市 周总理 统一战线 文化大革命
  • 简介:公元前五世纪,在青藏高原存在过一个发达的古象雄王国。传说中,象雄王国的国土曾西到克什米尔、拉达克,北到青海,东到四川盆地,其中心在普兰、札达一带,都城位于门士乡附近的穹隆银城。如今,人们把一些门土山里的残破寺院、一些奇异的巨石当作穹隆银城的遗痕。

  • 标签: 西藏 青藏高原 克什米尔 四川盆地 公元前 古象雄
  • 简介:杨杏佛,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杨随即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远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南下广州,任孙中山秘书。杨杏佛的革命之心如此坚决,以至于在

  • 标签: 杨杏佛 孙中山 经济管理学 管理科学 社会活动家 中华民国
  • 简介:李安德在这一部分拉丁文日记中,记录了1748年1月1日至3月3日他在成都的日常生活和见闻。这一时期,由于1747年教案的余波未平,四川教民还处于恐惧的情绪之中,不过,有些教民家中还是放弃了传统的祖先神主,代之以“天地人物真主神”“无始无终自有之主神”的牌位。这部分日记还含有数条有关大金川之役的史料,记载清军在前线的失利、成都市区的恐慌及关于乾隆帝的谣言,是相当难得的文献。此外,有关官府追查白莲教徒及朱弘生下落的材料,亦值得重视。

  • 标签: 李安德 祖先牌位 金川之役 白莲教
  • 简介:在我国画坛上,向有南北"石"之说,北指齐白石,南则傅抱石。十分赏识和支持"石"的,其中就有徐悲鸿。徐和"石"的亲密友谊是世人共知的。1917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当时的京派正宗画家出于封

  • 标签: 徐悲鸿 傅抱石 齐白石 熊式辉 画坛 出身
  • 简介:秦桂芳,女,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西约村(即今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南岗社区)人。中国第一女飞行员。于上世纪80年退伍。至2004年。她已是一位71岁的老人了。

  • 标签: 秦桂芳 女飞行员 生平 炮击金门事件
  • 简介:20世纪50年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成功地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对华橡胶禁运,从东南亚地区为苏联代购了大量橡胶。中国在橡胶贸易上对苏联的积极配合,不仅巩固了新中国与苏联的经济联系,也反映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成员,勇于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具有强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 标签: 中国 苏联 橡胶贸易
  • 简介:20年,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展开了以拓筑市区街道为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状况的改善使公共汽车首次在城市中出现并给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其发展却备受阻挠、步履艰难。成都公共汽车就因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仅维持运营月余而被迫停业。直至40年,成都的公共交通事业才又重新起步。20年初的成都街道残破不堪、简陋无比。“繁盛街面,皆以石板铺之,向例街道由各街居民集资修筑,非至石板破烂不堪。实少修理。崎岖难行,达于极点。设遇天雨,尤为泥滑。”道路的破旧不仅影响市容,而且制约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20年初的成都交通工具只有轿子一种,速度既慢。花费又多,十分不便。以广州为代表的市政改革运动影响

  • 标签: 20年代 汽车行驶 交通事故 成都城 汽车公司 公共交通事业
  • 简介:1984年7月,省委调整徐州、淮阴、连云港市委的领导班子,省委常委、秘书长孙家正任徐州市委书记,副省长李绶章任淮阴市委书记,团省委书记季允石任连云港市委书记。

  • 标签: 市委工作 徐州 80年代 回忆 市委书记 省委常委
  • 简介:南北大侠杜心五的关门弟子朱允廉老先生曾对笔者说:“师父的几个弟子除我以外,都是武林高手,不过我最钦佩的还是师兄万籁声。只有他才是自然门的惟一传人。他一生打过270余次擂台,次次获胜。朱老还说,万师兄见他多年伺俸师父杜心五有功,对他感谢不尽。时任福建省政协委员、武协主席、福州市武术馆名誉馆长等职的万籁声,在晚年与朱交往甚密。

  • 标签: 万籁声 自然门 一传 馆长 武术家 传人
  • 简介:作为一国学大师,著述宏富的张舜徽先生有充分的学术自信。"吾离后人近,而离今人远"这一自况,将随着先生学术影响力的持续存在而逐步得到历史的印证。在先生留给世人丰富的学术遗产中,我认为最值得弘扬的是淹贯博通、坚持积累的学术精神。《旧学辑存叙目》有云:"平生自励及所以教人者,期于淹贯博通,而不限于一曲。

  • 标签: 学术精神 编者按 学术影响力 国学大师 学术遗产 张舜徽
  • 简介:在吴械《韵补》的古韵研究、朱熹的“古今之诗三变”观念等影响之下,宋元两有不少诗学着作重视:(1)辨古今诗体之异,复兴汉魏诗风;(2)辨古体格律和用韵。元代科举考试的“古赋”进一步地要求士子认真对待“古韵”,迫使人们寻求古体、律体诗赋押韵规范(如《古今韵会举要》)。宋元诗学的这种辨体意识,到明代脱胎成了李束阳、前後七子等的“复古”诗学,同时还产生了具体支撑古诗创作的杨慎古音学、古今体通用韵书(以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为代表)等副产品。可是,随着明季以後的韵学研究的精密化和朴学化,本来携手并进的诗学和韵学两个领域逐渐变得疏离,在清代知识菁英世界中各自发展成了专门之学。

  • 标签: 诗学 古音学 科举 诗话 韵书 元明清
  • 简介:十国时期,封建割据,战乱频仍,各国君主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权,纷纷效仿唐制,设科取士,选任人才。南方诸国皆因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加以统治阶级比较注重文化建设。因而科举考试制度得以沿袭盛唐余绪,相以为继。对五十国时期岭南科举考试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岭南科举考试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 标签: 科举考试制度 五代十国时期 岭南 述评 相对稳定 文化建设
  • 简介:苏州评弹进入上海以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进入新的发展期。除繁荣发达的大报外,上海小报亦一枝独秀,尤以40年后期戏剧专业小报《罗宾汉》为代表,报中大量刊登评弹消息及评弹艺人演艺生活和日常生活情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苏州评弹在都市上海的文化场景。一方面,小报文化推动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大众媒介之于苏州评弹艺人群体,亦重塑了他们的社会形象。从传播学视角看,苏州评弹在近代上海的勃兴与大众媒介的传播不无关系。

  • 标签: 苏州评弹 大众媒介 上海《罗宾汉》报 社会文化生活 民国
  • 简介:工资问题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但在以往的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以1820年华亭-娄县地区为主要对象,对19世纪初期松江地区农业、工业、商业与服务业(包括教育与政府)各行业的工资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各行业的工资水平作出了估计。虽然所得出的结论还只是初步的,但却是具有开创性的,对于我们认识19世纪初期松江地区的收入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1820年代 华亭-娄县地区 工资
  • 简介:我国世界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史坛上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应该采取确实措施,急起直追。1.要在掌握有关语言等基本训练上下功夫;2.要大力推进原始资料建设,从原始资料入手进行研究;3.要努力建立我们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不能老是在外人的体系后面爬行。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正在这一方向上奋勇前进。

  • 标签: 世界史研究 发刊词 改版 学科理论体系 整体水平 基本训练
  • 简介:开始有了高校统招民国时期,大学都是自行招生的,考生到学校所在城市或设有考场的城市去考。像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里,大学多,外地大学也会到这里来设点招生。所以考生们难免要背井离乡,外出应考。而且为了获取经验,增加录取机会,只要考试日期不冲突,都会多考几个学校,

  • 标签: 大学生活 50年代 回忆 大城市 民国时期 考试日期
  • 简介:在同时代人的记述中,1920年的上海究竟是如何形象?由于当时的上海已成为远东第一国际都会,对她的描述可谓不计其数,所持角度也多种多样,作者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1920年日本人游记中对上海的描述,堪称视野独到,别具一格,栩栩如生。游记作者笔下的上海城市印象,既有众所周知的繁华景象,也有半殖民社会生活的黑暗一幕,以及日本人在这座城市中的活动场景。此外,1920年是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代,而上海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于是游记中也留下了对民族主义运动现场的生动描述。

  • 标签: 日本人游记 魔都 上海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