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3大经济圈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为合理配置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根据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重庆市40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以全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HRDI为标准,东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要的资源最高,其次是东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最为缺乏的是东南翼机构。"一圈两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结论在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标准制定中除了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要兼顾服务人口和服务面积,使之分布达到均衡,实现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协调发展。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剂型,通过静脉给药可以快速纠正病人体内的生理平衡,药物治疗,补充营养物质,药物利用度高。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有研究发现输液中加入1、2种药物时污染率为12.7%,16。7%,加入3种药物时污染急剧上升到44.3%。营养支持治疗是多数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施TPN营养支持治疗时,大多采用深静脉置管访视输注营养液,营养液是非最终灭菌制品,故临床使用中对营养液的配置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证无菌并要确保营养液的配方安全合理。但在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营养液的配置环节上质量控制还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很多医院仍然沿袭传统的配置方式(在病区配置),其弊端很多。建立静脉营养液配置室,在药学监督下进行营养液配置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实行医-药-护-一体化的服务流程。目的加强使用环节中药品质量控制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体系连续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方法建立符合要求的营养液配置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按配置流程配置营养液。结论配置过程中的营养液肉眼观察无混浊,无沉淀,无变色无水油分离现象。所用营养液病人无论输注营养液引起的发热,胸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营养液配方安全,合理,剂量准确。配置室内空气培养细菌数在正常范围。营养液配置室的建立保证了营养液的配置质量和用药安全;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严格用药配伍;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药疗水平。
简介:目的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其公平性,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信息系统》,人口学数据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描述不同级别(省、地市、县区)和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工数、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计算基尼系数。结果东部地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1.54%、有学位人员比例为39.13%,正高和副高比例为12.83%,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170,低于中部和西部。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其中东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素质较高,人力资源配置也更为均衡。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改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宁夏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探讨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人力配置合理性。方法采用国家卫生计生监督信息报告平台报告并导出数据分析。结果宁夏共设置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5家,3个县区未设置机构;全区共有卫生监督员464人,平均每万人口配置卫生监督员0.69人;卫生监督员的年龄呈负偏态分布,主要执法力量集中在40~60岁之间,占74.79%;学历以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分别占49.14%和36.85%,研究生学历占2.59%,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1.42%;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人员占比分别为21.77%、31.47%和25.22%,无职称人员占21.55%;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占30.60%,临床医学专业占26.08%,法律专业人员占9.91%,其他专业(管理、护理、检验等)人员占33.41%。结论宁夏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不全,人员配置总量不足,年龄偏大,高学历和公共卫生人才相对缺乏,需要健全机构、加强人员数量配置及结构调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管床护士;观察组患者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疮、计划外拔管、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观察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ICU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抽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实行常规护理,对B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完成系列操作后对两组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明显低于A组(23.33%),护理质量评分(89.55±2.62分)明显高于A组(75.67±2.53分),满意度评价(92.63±3.45分)明显高于A组(81.16±3.52),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从科学的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
简介:摘要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化疗间歇期患者可带PICC导管回家休养,这期间需要继续完成对导管正确、及时、到位的维护工作,才保证下一次化疗用药的顺利进行。患者及家属对PICC导管维护技能的学习来自于住院期间护士简单的健康宣教和操作示范,因而居家维护导管时往往只是简单的模仿操作。尤其农村患者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导管的应用质量明显降低。PICC导管维护质量的提高,可通过农村患者身边的医疗资源(乡村医生)发挥作用,协助完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 PICC维护管理的临床教学方法。方法:将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期间我院 25名实习护生纳入到对照组中,另将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我院 25名实习护生纳入到研究组中,各实习护生均接受 PICC维护管理教学,区分教学方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研究组接受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满意度和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带教满意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ICC维护管理教学时采用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 ,可显著提升实习护生对此次教学的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第一次开始在门诊行PICC维护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第一次开始在门诊行PICC维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进出穿刺点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导管进出穿刺点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PICC门诊患者导管维护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导管进出穿刺点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