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共50例,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比较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同时从不良反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率为8%,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24%。两相指标差异显著。在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动脉压以及心率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后虽然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患者的动脉压以及心率上升更为显著。同时采取急诊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具备临床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干预组,48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4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PaO2和PCO2水平、NHISS评分、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PaO2和PCO2水平比较示干预组的PaO2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CO2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SAS和SDS评分比较示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示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氧分压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其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出现过心脏骤停的150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其中复苏成功者1000例,将其列为成功组,复苏失败者500例,将其列为失败组,对照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予以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与骤停原因并无明显关联。梅毒感染者的性病自我筛查、性与性病的关联、如何预防性别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梅毒感染者,基于此,对梅毒疾病了解程度与患者的是否感染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心脏骤停时间、肾上腺素使用量、心脏骤停察觉时间、心肺复持续时间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而且心脏骤停时间没增加1min、心脏骤停察觉时间每增加30s均会增加患者心肺复苏的失败率。结论: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与患者原生疾病的关联性不高,主要与患者的骤停持续时间以及发现骤停的时间、对其展开抢救时间与药物应用级联存在关联。
简介: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700万人死亡。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居全世界之首,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倒地,其中80%以上心脏骤停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者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给予最基础的生命支持,包括利用胸外心脏按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此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从而带来生存机会的“第一救命技术”[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在治疗小儿脓毒症休克时选择快速液体复苏疗法的积极作用。方法 研究以我院儿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儿为例,拟定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2月,从中选出70例符合要求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扩容疗法)和研究组(35例,采用快速液体复苏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和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尿量相对更多,补液量明显减少,住ICU及循环恢复稳定所用时间更短,均与对照组患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快速液体复苏疗法可明显增加脓毒症休克患儿尿量,循环快速恢复并保持稳定,用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的临床价值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试验组(急诊护理干预)和常规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整体康复效果、GCS评分、NIHSS评分较常规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生活质量较常规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验患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较常规组优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NIHSS评分、GCS评分较高,康复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拟行骨科手术的多发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O)及治疗后6h(T1)、12 h(T2)、24 h(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同时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进行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时、T2时、T3时的MAP、HR、NE、GLU、Cor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T1时升高更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T0的MAP、HR、NE、GLU、Cor均无差异(P>0.05);而T1时、T2时、T3时,研究组的MAP、HR、NE、GLU、Cor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与研究组比较较低,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与研究组比较较高(P<0.05)。结论 采用目标导向治疗策略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率带来的影响及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区间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随机选择该区间内在本院收治的实施心肺复苏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康复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分别对应对照组75%、17.5%,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提升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也能降低多种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护士对患者躁动的评估与管理实践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某医院麻醉复苏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由麻醉复苏室护士进行规范化的躁动评估与管理,包括使用RASS(躁动-镇静评分量表)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由麻醉复苏室护士进行常规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护士通过规范化的躁动评估与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减轻躁动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选取44例,均于2023.03-2024.03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的心率、动脉压、呼吸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中心心肺复苏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阶段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中心发生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400例,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研究组均包含2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由急诊重症监护中心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实施心肺复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5min时当即由急诊重症监护中心医生给予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则在实施心肺复苏>5min时给予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28.0%(56/200),明显比对照组的12.0%(24/200)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中心心肺复苏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