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10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以及 Barthel指数( BI)。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5.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较明显降低, B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和水肿体积减少更加显著, BI指数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辅助常规治疗措施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促进血肿与水肿的吸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疗效分析,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出生早产儿,且在出生24h内入院的9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3组,每组患者应用不用剂量氨基酸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恢复体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儿中随着氨基酸剂量的增加,最大体重的下降程度降低,恢复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的时间缩短;不同氨基酸使用剂量的患儿,在入院一周后的BUN、胆红素浓度、血氨浓度和胆红素浓度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高剂量氨基酸应用与早产儿静脉营养,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5例大肠癌患者、8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表达水平与胃肠道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1,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大肠癌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阳性率逐步升高,DukesA、B、C、D期分别为40%(4/10)、55%(16/29)、80%(24/30)、88%(23/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阳性率为87%(45/52),未转移者为51%(2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结论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大肠癌标志物应用.
简介:富甘氨酸寡核苷酸(G-richoligonucleotides,GROs)是一类新型的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可以形成G-四聚体(G-quartet)结构,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通过非反义途径发挥抑制生长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GRO-26B对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及对细胞周期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blot观察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光学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实验药物GRO-26B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如U937、NB4等起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对淋巴细胞系如Jurkat、Nalm6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GRO-26B处理后可观察到细胞体积明显变大,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部分晚期细胞皱缩,细胞核碎裂,逐渐死亡裂解。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变化更明显。GRO-26B处理的u937细胞周期蛋白B1表达下降(处理24小时即开始下降,72小时更加明显);CDC2表达增加。周期蛋白A、CDK2培养24小时表达无明显变化,72小时则不同程度升高。结论:GRO-26B明显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NB4等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细胞周期的停滞与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使用磷酸肌酸和维生素C在小儿心肌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征得患儿家长同意,通过抽签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心肌酶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肌炎患儿磷酸肌酸+维生素C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患儿的心肌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是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考察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制备并通过D-混合设计法优化处方。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盐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选择处方中HPMCK4M、HPMCK100LV和柠檬酸钠的使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药物在1、6、12、20h时间点的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D-混合设计法优化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处方,并比较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释放度以及在4种释放介质中释放曲线的相似性。结果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最优处方组成为:HPMCK4M、HPMCK100LV和柠檬酸钠的用量分别为8.3%、16.7%和15.0%,制备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质量标准,与参比制剂相比在4种释放介质中的相似因子f2分别为77.3、82.6、79.1和77.9。结论利用D-混合设计法优化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处方体外释放符合质量要求,有望进一步生产放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选取中山市中医院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患者,选取新型早期生物标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探讨其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观察APE早期H-FABP水平,比较其与心脏血清标记物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评估H-FABP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危险分层的意义,结果本研究表明,APE组H-FABP、BNP较对照组分别有明显差异性(P<0.01)及有差异性(P<0.05),而APE组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H-FABP、BNP呈显著递增趋势,且H-FABP阳性组在不良发生事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发生率增加。结论提示H-FABP是APE患者右室损伤和功能不良的早期标记物,是可用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生化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70例癌灶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放疗治疗,研究组40例在其基础上行唑来膦酸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等疼痛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出血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胶乳剂经超声透入治疗肩周炎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共计100例,并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按摩治疗组采用运动手法按摩;联合治疗组实施运动手法按摩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胶乳剂经超声透入进行治疗,待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98%)上远远高于按摩治疗组(86%)(详见表2),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详见表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运动手法按摩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胶乳剂进行治疗肩周炎,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出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疼痛,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0年1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定为该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胃炎患者,从中抽取120例,利用盲选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参照组中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试验组中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炎性因子包含了PCT、IL-6以及CBP,而出现炎性因子指标更高的是参照组,相较之下,试验组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低;同时,两组的临床效果也存在差异,试验组比参照组要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治疗,可以充分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